姓人口下降到一定程度,会大大影响郡国赋税的收入水平。
而最先让他们明白这一点的人,却依然和金知蝉有关,那个人就是宁成。之前宁成屡次在洛阳招募关东无地的平民,先后招募了不下十余万百姓,并将其迁居到了雁门郡、太原郡和定襄郡。
而从各地跑到洛阳应募的百姓当中,尤其以那些刘姓国王封地为最。没办法,在刘彻还未亲政的时候,还未推行推恩令的时候,有些刘姓国王是可以撇开国相,掌控一国的政务的。他们不知道爱惜民力,屡屡大兴各种徭役,让治下的百姓们都苦不堪言。
边郡虽然不安全,尤其是定襄郡那次,刚刚经历过定襄郡惨案,可是,谁让宁成开出的移民政策太过于优厚,再加上那个时候的宁成已经在边郡树立起了其师傅郅都过往的威名。有他在,边郡就算是再如何危险,也会变得安全。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宁成先后在雁门郡和定襄郡担任郡守的时候,除了那一次故意诱敌之外,就再也没有让匈奴人的骑兵攻入到他担任郡守的郡中。
“所以,诸位爱卿,朕准备趁着北边匈奴的威胁已经清除之际,将我大汉关外、长江以北地区的郡县全部按照蝉儿他们在三郡中做得的那样,立即派人一郡一县的清查一遍,凡是家中拥有超过一顷土地的,全部用市价将其赎买,收为官田。
接着,就按照桑爱卿你所提出的那个假民公田的建议,将收回来的公田以一分低息借贷给百姓。朕做事可不能向蝉儿那么吝啬,每户百姓可以分得五十亩公田,五年后,或者这些百姓偿还完借贷的钱财之后,自动将公田转为民田。
当然,朕也会下旨,明告诸王,让他们安心,朕在任的时候,是不会把这个政策推行到他们的郡国当中的。若是他们自己愿意这么做,朕也不会拦着。”一谈到金知蝉,刘彻就想了很多,最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把自己心中早就已经制定好的计划说了出来。
与其把这些土地放在那些从来不用缴纳赋税、却依然在隐瞒自己家中田产的地主阶层手里,还不如把他们手中多余的土地平均分配到无地的百姓们手中。
“陛下,若是如此的话,那这些失地地方乡绅又该如何安置呢?微臣也是实话实说,据我所知,东方诸郡中,拥有土地最多的就是儒生。如今,那些被赶出三郡的儒生,大多数已经在琅琊郡定居。”张汤闻言,立即请示道。
“呵呵呵,朕会不知道吗?朕刚才不是已经说过了吗?长江以北,他们不是喜欢多多买田吗?那就让他们全都长江以北,那里有大片空闲的土地,供他们收购耕种。至于张爱卿所说的琅琊郡,这东莱盐一上市,你认为琅琊郡的百姓们还会在那些儒生的手底下继续当佃户,他们会不跑吗?哈哈哈!”刘彻闻言,反问了好几个问题,最好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张汤一听陛下的话,他立刻就明白了。
第414章 刘彻的计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