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洗澡不便,但昭儿还是在前一晚烧了一锅热水,用帕子和皂角把自己洗了个干净。
上妆的第一步,就是开脸。
柱子婶拿了一根细细的红丝线,飞快的把昭儿脸上细小的绒毛刮了个一干二净。
看着女孩儿清秀的五官和微微泛红的皮肤,柱子婶一边往昭儿头上别大红布花,一边当着屋内宋家的女眷夸赞道:“都说宋家的姑娘漂亮,这话果真没错,这昭儿打扮一下,也是咱柳林村的一枝花。”
此话一出,引得屋内宋张氏、苗氏抚掌大笑,倒是早早来的宋绣儿,暗自咬着牙,颇有些愤愤。
宋绣儿借口送嫁,寅时五刻就来了,说是来帮忙,却是把西偏房里里外外翻了个遍。
如今昭儿要出嫁,就连一直锁着的炕边柜子都敞着口,可那里面也只放着昭儿的嫁衣,没有旁的了。
陆家庄距离柳林村很有一段距离,为了不错过午时的吉时,迎亲的队伍估计不到巳时就会到,届时自己怕是没有借口继续呆着。
不在屋内,会不会东西已经被昭儿找到放在了嫁妆里。
宋绣儿灵光一闪,又是出了房门把开始翻找昭儿的嫁妆。
东西没找到,但看着昭儿甚至比自己都丰厚不少的嫁妆,宋绣儿一脸的嫉妒。要不是院中来帮忙的婆子婶子不少,村里和昭儿熟悉的小姐妹又在一旁守着,她真有心把宋昭儿的嫁妆毁掉。
西偏房内,宋张氏和苗氏本就是为了全个脸面才来看看,开脸一结束,连口脂都没上,两人就借口去厨房看看,一前一后出去了。
眼看房内无人,昭儿一把拉住柱子婶的手,一小串铜钱就放在了婶子手中。
感受到不菲的重量,柱子婶的笑容越来越大,这宋家抠门的长辈,还不如小辈懂得礼数。
昭儿冲着柱子婶甜甜一笑:“今日辛苦婶子了,昭儿没有亲兄弟,一会儿还得劳烦婶子送嫁到陆家庄了。”
“那是自然,来,昭儿别动,这口脂呀一定要再红一点儿才好看。”
……
辰时七刻(不到九点),迎亲的队伍就已经到了。
陆慕云本就长得清俊,一袭红衣走在雪地中,格外帅气。身后五六个青壮年穿着鲜亮衣服,腰间扎着红绸,提溜着县城里的糕点礼盒,赶着一辆骡车,看起来很有气势。
“这陆家小郎君看着可真俊俏,听说还会读书认字呢?”
“那昭儿岂不是嫁给了读书人,日后能做秀才娘子?”
“还秀才娘子,周围几个村,就出了两个秀才,那年纪都多大了。要我,才不嫁给这种穷酸书生,一家老小都要一个人照料。”
“有陆家郎君这样貌,我可不在乎。”
路边看热闹的小姑娘们在讨论着新郎官的样貌。婆婆婶子们则是品评着礼品和嫁妆的丰厚与否。
“翠花婶子,我之前听说着陆家小子家里一穷二白,还有个老祖母要奉养,这看着也没那么穷酸呀。”
“我看就是打肿脸充胖子,再说以宋家婆媳的抠搜程度,没点儿像样的东西怎么肯嫁闺女。”
第22章 翻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