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
这跟国家的经济中心在北方有着很大的关系,但实际上知晓后续发展的陈汉林,很清楚的知道,从九十年代对外开放,国家的经济重心就会逐渐的转移,这都是必然的事情。
想到此处,其整个人的神色,都是颇为的激动起来,那似乎都是无需要去言状的了。
改革开放,主要就是招商引资,让国外的企业进来发展,而他们首选的目的地,无疑就是交通便利的沿海城市。
如江州,海州,还有闵州,广府等等沿海的省份,都是吃到了这一波的红利,同时西部大开发,更加助力了晋州煤炭行业的崛起。
站在如今陈汉林的角度上来看,他布局晋州的煤炭行业,同样是一次杠杆撬动地球的行为,以最小的代价进行布局,获取最大的利益。
毕竟如今晋州的煤炭产业,跟北方完全没有可比性,多数人投资都是首先北方,优先支援东三省,这样就导致晋州的煤炭,只能在省内销售。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没有工业的支持,对煤炭的需求量不会很大,仅仅是靠着老百姓的民用跟商用,又能够用得了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就不会有人来投资的。
所以煤炭的价格,也只会持续的低迷。
但是另一边的情况,则是不一样。
北方草原距离东三省比较近,早就是有着货运的火车通车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良性的发展,只会导致这边的情况,不断的变好。
所以从某种层面上来说。
北方草原上的几座煤炭城市发展就十分的好,煤炭源源不断的运送前往东三省,即便是价格稍微高一些,但是开采的成本,还有运输的成本都逐渐的降低下来,还是比晋州方面要优惠许多,东三省这边,又怎么会舍近求远呢?
除非是北方草原上的几座城市完全供应不上了,晋州才是作为后备军将煤炭给填补上,但这样的情况,根本不可能。
至少近十年,北方草原的煤炭开采足够满足东三省的消费,但是策略就是这般,瞬息万变的,随时都有着全新的情况发生。
比如说南方的改革开发带动的商机,让晋州的煤炭有着用武之地,如果是北方草原的煤炭运输前往的话,只会让价格更高。
西部大开发,就像是锦上添花一般!
让晋州的煤炭彻底的进入了舞台的中央,如此局面下,晋州煤炭的热潮,才逐渐的到来,让全国的老板都趋之若鹜的前往晋州开发。
如此下,陈汉林现如今尽可能的占据先机,未来无疑是可以节省相当多的成本,自己当下的价格,即便是放在三年之后,都不见得可以拿下,更别说是未来煤炭热潮的时候了!
陈汉林即便是现在耗费心神,也需要将晋州的煤炭市场给占据住,只有如此,未来才有着巨大的机会在等待着自己。
这就是其心中最为真实的想法!
第322章 考察市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