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景昱善于用人,也善于治政,但并不代表他善于管理地方。
      郭准上任之后,立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对秦州各郡,重新统计人口,并丈量耕地。
      其实他的这种做法,主动针对的就是地主豪绅对土地的兼并。
      在西番人入侵秦州期间,很多的农民为了一口吃食,以极低的价格把自己的土地卖给了地主豪强。
      这使得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而地主豪强们则个个是沃土千顷。
      现在,由郭准代表州牧出面,帮农民赎回土地,花费的钱财,算是农民欠州府的,以后以税收的方式归还。
      地主豪强们当然不愿意把已经到手的土地再吐出去,千方百计的找理由推脱。
      针对这种情况,郭准施行第二项改革措施,以土地的面积征税。
      拥有耕地的面积约小,征税的税率越低,最低的档次,就是三十税一。
      也就是说,一年的收成,农民只需拿出百分之三用来交税即可。
      拥有耕地的面积越大,征税的税率就越高,最高档次,可达到十税其三,甚至十税其四。
      一年的收成要拿出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来交税。
      为了防止地主豪强们欺上瞒下,郭准还特意派出一大批铁面无私的州府官员,去往各地,一寸土地一寸土地的进行丈量。
      他的这些改革措施,无疑是踩到了地主豪强阶层的尾巴,弹劾和检举郭准的书信,如同雪片一般送到了吴王府。
      李余得知郭准的政策后,对于这些弹劾和检举郭准的书信,他看都没有,直接让人全部烧毁。
      郭准的治政理念,虽然得罪了地主豪强阶层,但却极大的赢得了民心。
      另外,对一些无主之地,郭准将其收入州府。
      然后州府再以租赁的形式分给农民,并且规定,只要农民能连续租赁十年,保持耕种,十年后,租赁的土地将自动归为个人所有。
      这一条政策,堪称是开了大周朝的先河。
      得知这个消息后,许多因战乱流离失所、失去土地的农民,开始举家向秦州迁徙。
      景昱担任秦州牧期间,秦州有过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回流。
      而郭准接任秦州牧后,秦州又迎来一次人口大爆发。
      原本秦州的人口与梁州人口差不多,都是四百多万,可才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秦州的人口便暴涨到七百万。
      秦州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有目共睹,李余自然是欣喜不已,对于陶源推荐的人才,他也是越发的重视。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以杜疆为首的工部,于秦城内建起一座简易皇宫。
      当然,秦城皇宫与京城皇宫完全没有可比性,规模要小上许多,连袖珍版都算不上。
      目前秦城皇宫只有一座正殿,正殿的两边,还各有一座偏殿。
      正殿是大臣们议事场所,两座偏殿,一座归中书省,一座归门下省,是给二省官员办公用的。
      大殿内,最里端的高台上,摆放着一张金色的龙椅。
      因为没有皇帝,这张龙椅就纯属是个摆设。
      龙椅的下面,还摆放了一张相对小一些的椅子,这把椅子,是为李余准备的。
      李余目前的头衔依旧是吴王,行监国事。
      也就是说,没有天子,他可以代行天子之职。
      郭准在秦州搞的风生水起,张泓依旧在梁州舒舒服服过自己的小日子。
      他并没打算效仿郭准的改制。
      郭准非常重视农业,对于像甘蔗这样的经济作物,他并不是很看重。
      而张泓则恰恰相反,他是非常重视经济作物

第669章 推行改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