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26章 这叫首揆[1/2页]

朕乃一代圣君 皇家雇佣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天子竟真要做这件事。
      杨一清至今还是有些觉得恍惚。
      其实屯田籽粒越是崩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一旦整顿其效果便越是明显。
      因为税基萎缩的原因,虽说朝有明君,地方有贤臣,但大明岁入仍然是在2900万石这个规模上下。即便如此,也堪比仁、宣之时了。
      只比永乐初年少一些,只是想要再增加,确实也不容易。
      然而若是军屯整顿能有成效,不仅百姓能多一份口粮,就是朝廷也能将岁入提高至3500万石的规模。
      此外,军屯整顿,还能让原本该属于卫所的粮食重新属于卫所,也省得朝廷再耗军饷。
      明初时,因为屯田实行的好,确实可以做到朱元璋说的养百万兵而不耗费百姓分毫,但后来屯田大面积破坏,那么多士兵没有粮食吃,朝廷总归要管的吧?
      所以只能拨款,这就导致有明一代,军饷的压力持续增大。
      如果能将这部分的支出再省下来,此消彼长之下,朝廷每年可以多出800万到1000万石的粮食可供支配。
      如此不论是赈灾还是备兵,哪样不行?
      到那时天下富饶,才叫真正的大明中兴。
      杨一清半卧于躺椅,每当想到这一幕,他便开始忍不住的要激动。
      若真能实现这么一天,他杨一清也算没有白活这一世。
      “阁老,人带到了。”
      “喔。”
      杨一清在后院的竹林里纳凉,一张桌子、一杯浓茶,不在内阁值房里时,他会让自己在这里待着。
      张璁远没想到自己能走进当朝内阁首揆的府院。
      但是他明白,有些事不同寻常。
      否则又是威宁伯、又是阁老的,这在干嘛呢?
      “下官陕西道御史张璁,拜见杨阁老。”
      “起吧。”
      “谢阁老。”
      杨一清打量了一眼这个模样平凡的中年人,说道:“朝廷要清查西北的草场和屯田,选了你。旨意收到了吗?”
      “上午时,已收到了。”
      “你怎么想?”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陛下有命,唯死而已。”
      “没有人要你死,陛下是要你活着把事办好。你死了,对陛下、对朝廷又能添什么价值?”
      张璁平素也知道杨一清的一些清名,此时绝不会无缘无故召见他前来,因而马上拱手谦虚说:“请阁老指教。”
      杨一清慢慢扶着桌子坐了起来,大概是人老了,喘息声都有些重。
      “此事至关重要,只有除军屯之弊,才能复大明之威、保百姓之命,你我皆是臣子,明君难得,正德一朝若做不成此事,后世……此为一也,你需谨记。
      这二嘛,打铁尚需自身硬。淮安府的事,你是亲历者,朝中下去的人,容易为人所捕获,若不是陛下非要个究竟,你的命都保不住。如今你自己成了下去的人,便是要注意这一点。守住这一点,再大的事自有陛下做主,不必害怕的。
      第三……你可有妻儿老小?他们现在何处?”
      张璁回答,“都在浙江的老家。”
      “接来京师吧。”
      张璁:“……”
      这话说的,好像会有什么事一样。
      “阁老……”
      “你若做成了此事,不好说定能入阁拜相,但位尊一部却是不难,而既然久居京师,家人怎可总是分隔两地?你若做不成此事,妻儿老小到了京师,老夫还能照拂一二,老夫走了,也还有陛下。”
      这样做成与做不成其实都要接过来。
      张璁有些震动。
      他跪了下来,大声叩谢,“下官多谢阁老重恩。”
      其实杨一清也算是手段激烈的人,他当年查马匹走私,可沾了不少血。
      “去吧。”
      “是,下官告退。”
      历史上的嘉靖年间,杨一清对张璁最初也是欣赏的,毕竟张璁还算是有些理想抱负。而当时杨一清闲赋在家,张璁在朝中得罪人过多,所以就极力举荐杨一清复出,这样可以作为老前辈为他站台。两人一拍即合,还有过短暂的蜜月期。
      只不过很快就反目成仇。
      张璁这个人呢,有理想、有手段,但是有一点不好,他非常的急功近利,不怎么讲究手段。
      后人以为,这或许和张璁的年纪有关,他中进士时已经四十六七岁,虽然抓住了嘉靖皇帝的信

第526章 这叫首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