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6章:咱这大孙不得了[2/2页]

大明皇长孙 执笔见春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没想到前世被催婚的命运,到了今生又来。
      朱元璋看着朱英有些不情愿的神态,不由再次强调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怎么,你还想让咱连抱重孙的机会都没有吗。”
      朱英闻言,知道老爷子这是上纲上线了,解释道:“爷爷可别瞎说,我可没有不成婚的意思。”
      “好歹我也是个血气男儿,也并非不近女色,只是早些年四处漂泊,哪有什么心思安家。”
      “真要随便娶个闺女,那岂不是害了人家。”
      听到朱英的解释,朱元璋这才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你这小子,都已经满十八了,这么多年都没碰过女人,想必劲大得很。”
      “怕是一个不够,咱还得给你多多物色几个,最好是连着给咱多生几个重孙来,让咱也享下清福。”
      听到这话,朱英显然有些尴尬。
      不过为了自己的终身大事,还是说道:“爷爷,你给我找媳妇的时候,可不能随便找,多少先让我看上一眼,喜不喜欢再说。”
      朱元璋也没想到朱英竟是能提出这等要求,训斥道:“娶妻娶德,纳妾纳色,咱帮你找个贤良淑德的妻子,至于小妾,到时候自己寻去。”
      听到这话,朱英突然想起来了关于安南那边的事情。
      于是将跟自己布局安南的想法,说给了老爷子听,只是没有提到安南开国的事。
      朱元璋何等聪明,一下子就听出了朱英的核心想法。
      “好个大孙,咱说你怎么总是想着要往外跑,原来是想着谋取安南。”
      哪怕是朱元璋听到这些话,心里头都有些震惊。
      在锦衣卫收集到关乎大孙的情报资料中,朱元璋只是模糊的觉得,大孙应该和边疆那些行商差不多的概念。
      但是刚刚听到朱英对于安南事务的熟系,还有人马的安排,和其中的想法,顿时就明白。
      这个大孙,恐怕还真是超出了自己的想法。
      什么样的商人,竟是敢把主意打到一个国家上面。
      安南可不算什么很小的国家,在诸多朝贡国力,也算是势力不错的,哪怕是大明想打,也得谋划安排一番。
      而在大孙的述说中,对于安南的安排,早就埋下了很深的钉子,言语中更是聊到了一些安南朝廷里的事情。
      足以说明,大孙的暗子,已经渗透到了安南的朝廷中。
      至于安秀公主这个事情,已经不用太过在意了。
      “我这不也是没办法嘛,这些年四处漂泊,总得找个地方落脚。安南那边的位置不错,尤其是海上航路四通八达,想来是个落脚的好地方。”
      朱英解释着说道。
      朱元璋顿时有些无语,你的落脚,就是把整个安南国都整下来?
      况且按照大孙话里的意思,貌似一个安南,还不是他的最终目标,谈到安南周边的那些小国。
      就好像谈到自己家里的后花园一样。
      到这一刻,朱元璋也算是明白,为什么大孙早前总是谈论海禁的问题。
      脑海里一道灵光闪过,朱元璋有些狐疑的看向大孙,问道:
      “你当时不断怂恿咱去打倭国,是不是想趁着攻打倭国这个时间,咱大明无力顾及安南事宜,趁此机会,谋划安南。”
      “不管咱能不能把倭国打下来,等到时候一切结束的时候,安南已经被你掌控在手里。”
      “哪怕是咱心里不愿,也只能封你为安南王。”
      朱元璋心里越想越是清晰,一圈子转下来,没想到之前自己还没暴露身份的时候,无意中就成了大孙手里的刀。
      朱英闻言,不知如何回答。
      他没有办法否认,早前听老爷子说,是殿阁大学士的时候,其实心里面就有这个谋划。
      当然大明打不打倭国,对他来说相差都不大,哪怕不打,他也不会说放弃安南。
      只是用倭国牵扯大明的精力,在谋划安南这件事上,不会出现太多的意外因素。
      看着大孙半晌没有回答,同时有些尴尬的模样。
      朱元璋顿时老怀欣慰。
      他很想骄傲的告诉所有人,这就是咱的亲大孙,哪怕流落在野又如何。
      当年自己能打下这大明江山,不可否认是时势造英雄。
      但是自己的亲大孙,却是英雄造时势。
      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
      好个大孙,真是不错。
      朱元璋此刻心中有一种被超越的感觉,这让他的心里很舒服。
      所谓望子成龙。
      自己的大孙超越自己,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有如此大孙,何愁大明帝国后继无人。
      朱元璋本身其实也是一个很自我,很骄傲的人。
      皇帝自古孤寡道,但是今日,朱元璋却遇到了志同道合之人,而且,这个人还是自己的亲大孙。
      如此,当浮一大白。

第116章:咱这大孙不得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