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田长发拿出一杆从老宅带来的旧秤,整理着秤盘说,“哦,六块一斤。”
      退休老人看到那杆秤,嫌弃得直皱眉头,“这秤旧成这样了,能准吗?”说着,就想离去。
      田长发整着秤砣,着急起来,“我这秤很准的,用了几十年了,没出过错。”
      “都几十年了,还能准?不买不买,最烦拿旧秤缺斤短两坑人的。”
      退休老人头也不回转身就走。
      几个围观看鱼的人,也跟着说秤太旧,可能不准。
      这时候的秤都是手提杆秤,确实有不少不准的。
      田长发着急地跟人辩解,“秤是准的,不会少斤两。”
      但他是头次来这个市场做生意,面孔陌生,没人理他。
      田苗秀想到一件事,将鱼儿捉起来拎了拎,喊着刚才那个退休老人,“提篮子的大爹,您等等,这条鱼有十斤重,要是少了重量,我们算半价。”
      退休老人回过头来,又看向那条大黑鱼,“你确定有十斤重?”
      “那市场门口不是有公平秤吗?咱们可以去那里过过秤。”田苗秀指着管理处的岗亭说。
      为了监督市场中摊贩的短斤缺两现象,每个菜市场都有监督岗,岗亭前摆着两架精准的秤。
      有些是盘秤,后来是更加精准的电子秤。
      不放心买的菜是不是精准,可以在这里免费秤一秤,发现缺少斤两的,可以到监督岗亭投诉摊贩。
      但田长发他们是临时来卖鱼的流动摊贩,哪怕有监督,不熟悉他们秤的也不敢买,担心他们骗了人就跑,投诉都找不到人
      田长发见女儿说得十分肯定,担心她闹孩子气,“苗秀?”
      “爸,我事先称过了,错不了。”田苗秀笑眯眯的。
      其实呢,是她天生有一种特殊的本事。
      不管什么东西被她拿一拿,她都能感知物品的重量,误差只在半两左右。
      听她这样说,田长发放心了,也喊着那个退休老人,“叔,您不相信的话,咱们到前方过过秤吧。”
      退休老人回过头来,“当然要过秤了,重量准,我不光买这条,我还要买这条鲤鱼。”
      “这条鲤鱼三斤多一两,给您算三斤吧。”田苗秀抓了下鲤鱼,又说。
      “好,小姑娘说话爽快,长大了一定是个能干的生意人。”退休老人点了点头,“走,复秤去,重量没错我马上买了。”
      “好嘞。”田苗秀捉了两条鱼,放在退休老人的提篮里。
      她接过篮子,走到前方十来步远的地方去复秤。
      围观的几个人,也跟着去看。
      田苗秀将两条鱼儿分别放在盘秤上。
      重量比她刚才说的还要稍重半两。
      退休老人朝田苗秀竖起大拇指,“不错不错,一点都不错,好,这两条鱼我买了!”
      “我们按着市场的价格来,黑鱼六块一斤,鲤鱼两块一斤,两条鱼收您六十六块。”田苗秀算着价格。
      这时候物价便宜,三十年后的野生大黑鱼,能卖到二三元十一斤。
      鲤鱼也会贵上五六倍。
      但地处长江边的汉县

第022章 巧卖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