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原因。
      那就是朱英对于盐的提炼技术,远远领先于现在的大明,只要自己愿意,随时都可以用来大赚一笔。
      一旦这玩意成为大明宝钞的锚定物,那不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断了自己的财路吗?
      何况较之盐,完全有更加合适的替代物。
      因此朱英想都没想,直接否决了李善长的提议。
      “原来如此!”
      李善长老脸一红,却也没有生气。
      甚至觉得皇长孙说的很有道理。
      虽然自己七老八十了,但确实没有皇长孙见多识广,看的通透,不承认不行啊!
      “既然如此,那用什么比较好呢?”
      朱标见朱英奚落李善长,当即站了出来,将话题重新拉回到正轨上。
      “很简单啊,对于如今的大明而言,最佳的替代物就是粮食。”
      朱英淡淡一笑。
      啥玩意?
      粮食?
      众人闻言,确实纷纷面面相觑,旋即一脸的不解。
      大明虽然缺钱,但特娘的也缺粮食啊!
      就拿北方来说,一亩小麦种下去,能收个三百斤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南方虽然水稻收成好一点,但一亩撑死了也就收个五六百斤而已。
      就这还得是风调雨顺的年头,但凡遇到点什么天灾人祸的,能不能收到都是个问题。
      朝廷每年的税收,不仅要给文武百官发工资,还得给卫所兵卒发工资,一番操作下来后,国库里那点存粮还不够喂老鼠的。
      就这点牙缝里挤出来的存粮,那还得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因此此时的大明国库的粮食,压根就不够百姓拿着大明宝钞来兑换的。
      要是真用这玩意来当锚定物,怕是通货膨胀没来,天下大乱就先来了。
      特娘的!
      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皇长孙这是什么馊主意?
      “这个嘛,虽然可行,但又不可行。”
      朱标见众人对自己儿子起了轻视之心,不由再次当起了和事佬。
      “看你们的表情,就知道你们是质疑本公子了?”
      “就你们这点见识,自然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可以亩产数千斤的粮食存在,而且旱涝保收,不用操心打理。”
      “现在你们还质疑本公子的话嘛?”
      朱英一脸鄙夷的看着这群古人。
      “亩产数千斤?旱涝保收?不用操心打理?”
      “你是觉得咱们没有种过地是不是?”
      “老夫活了这么大一把年纪,如此天方夜谭还是头回听闻!”
      “牛可以吹,但总要打个草稿吧?”
      “还数千斤,亩产能稳住数百斤,都算是烧高香了!”
      ......
      朱英话音落地,众人更加不信了。
      这群人跟着朱元璋造反之前,大多数都是穷苦百姓家的孩子,就算没有自己下过田种过地,但那也是亲眼看过的。
      开国皇帝朱元璋,造反之前就是地主家的长工,甚至还去要过饭。
      因此这里不少人,都曾经是地地道道的的农民。
      这个世界上,亩产能到六百斤,就已经算是丰收了。
      亩产数千斤,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第四十一章 再上一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