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9章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1/2页]

收藏纪元 半半道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时再来看这本东西,李东飞也是一脸黑线,北宋总共八位皇帝,这位感情是一位都不肯放过啊!
      ……
      避讳起源于春秋以前,至唐、宋和清朝,极为盛行。
      《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科举考试中假如没有避讳,结局只有一个就是当场罢黜。
      刻书是要发行的,避讳更是第一要务。
      怎么避呢?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桓公名白,博有五皓之称;厉王名长,琴有修短之目。”
      杜甫之父名字叫“杜闲”,为了避“闲”字的讳,杜甫写了一辈子的诗,却没在诗中用过“闲”字。
      杜甫母名海棠,《杜集》中无海棠诗,不名母名也。
      又如苏轼祖父名“序”,所以苏洵不写“序”字。碰到写“序”的地方,改成“引”字。
      苏轼也跟着不用“序”字,他以“叙”字来代替。
      现在这位要是穿越到了南宋,真这么刻书,是找死呢?是找死呢?还是找死呢?
      ……
      大脑袋接到常闲的电话,也是一身冷汗。
      要知道上次只是一块汉玉,这次可是一本宋刻,一页宋刻一页金,还不知道要答应帮人多大忙,搞出多大幺蛾子呢!
      他一边擦汗一边道:“特么的真是防不胜防啊……”
      古玩这行当,真正通透的老鸟不好骗,完全不懂的人骗不到,骗的就是半懂不懂的人。
      对了,说的就是你这样儿的,顶着大脑袋的黄征同学!
      常闲憋着笑道:“您是对着书买,可顶不住他们也对着书造啊!”
      大脑袋也笑道:“今儿个多亏您帮我掌眼,您的行情我不清楚,您说个数!”
      “别介!”
      常闲道:“您不是拿这个交易,我也没上手,就是这么远远的喽了一眼,咱也就别说规矩了,下次到京城您请我涮个锅子就成。”
      那边也干脆。
      “行了,当我又欠了您一人情,下次有事您说话,要是我大脑袋不使劲儿,那我就是地上爬的!”
      得!感情这位还真叫大脑袋!
      萍水相逢只见过一次的人,算起来欠俩人情了。
      李东飞瞅着常闲打发走大脑袋,笑道:“这哥们还有点意思。”
      “下次有机会一起喝个酒。”
      常闲点头道:“走吧,吃早饭去,早饭好像是吃红薯粉!自家做的,外边儿可是吃不着。”
      ……
      早饭之后,常闲跟外婆交代了一句,重新上路。
      外婆家的小烟镇百足村到常闲的目的地长乐乡彭家村,只有十五里路。
      以前这两个地方属于一个区公所,才有了常爸常妈的缘分。
      脚力快的走路也就是一个小时,但此时此刻,却需要开半小时的车。
      路况不好倒还其次,主要是山路多,各种绕圈,遇到车匪路霸那就更耽搁时间了。
      可能是昨天虚惊

第129章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