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太后对着一桌子红薯感叹,“哀家真没想到,这红薯不但能做饱腹的粮食,还能做出这么多的花样菜肴啊。”
      “好吃好吃。”
      孩子们都很捧场,热热闹闹地互相讨论着。
      崇庆帝耳朵里听着夸赞,嘴巴品尝着美味,心情愉悦的同时也愈加自得起来。
      他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做的真是太英明了,慧眼识红薯啊。
      想当初,他当机立断地支持司农寺大力培育新作物,如今才有了这红薯的问世。
      哎,朕果然是明君啊。
      又完成了一件造福百姓的大事儿。
      飘飘自得的崇庆帝,完全忽略了,是萧芸棠种出的红薯,几个孩子发现食用价值,太后重视让人验证。
      他只不过捡了个现成的,然后发布了个命令,活儿都是司农寺跟孩子们干的......
      但崇庆帝可不管那个,情绪愈加兴奋,没亲自种过红薯的他,心情极好地对着参与过种植的一众人大谈、特谈农业知识。
      偶尔有人搭腔一句。
      他就开始兴奋地手舞足蹈,甚至开始畅想未来。
      他准备几年内便让红薯布满南诀民间的田间地头,到时候所有子民都能种上红薯,吃上红薯。
      还自娱自乐地说了一堆又一堆,没有营养的,抒发感情的话。
      把自己感动的热泪盈眶,眼看着又要创作出十几首劣质酸诗了......
      萧芸棠赶紧开口,“父皇,您打算什么时候把红薯往百姓中推广呀?”
      一句话打断了崇庆帝刚刚酝酿好的诗兴。
      他皱了下眉头,不悦道,“这是政事,你个小孩子懂什么?乱插嘴!”
      习惯了渣爹的说翻脸就翻脸的作风。
      萧芸棠现在才不管他高不高兴,自顾自地就往下说。
      “红薯是新作物,老百姓从来没见过,他们真的会听朝廷的话,冒着风险把地腾出来种未知的作物嘛?”
      崇庆帝心里咯噔一下,眉头紧锁,不过他依旧嘴犟。
      “当然没有那么简单,朕会让朝臣们去劝课农桑,在民间广为宣传红薯高产饱腹的特性,到时候百姓自然会接受的。”
      萧奕和在一旁点头,“朝廷下令,百姓们也不敢不照做的。”
      萧奕轩认同,“红薯这么好吃,不会有人不愿意的。”
      萧奕恪嘀咕,“不行的话,让他们先尝一尝,尝过之后一准儿抢着种。”
      “八弟说的对啊!”
      萧奕轩连忙竖大拇指。
      几个人相互看看,一起唧唧咕咕地笑开了。
      太后毕竟是经过事儿的,她没有几个孩子这么乐观。
      “哀家倒觉得芸棠说的有些道理,土地是老百姓的命,一家人一整年的嚼用都从地里出,若非亲眼见识过,他们恐怕不敢冒险,把种惯了的作物舍了,改种成红薯。”
      太后看向崇庆帝。
      “皇帝,要想出办法,让百姓心甘情愿接受才好,红薯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但若是朝廷一味的强制命令,恐会激起民怨,那样就本末倒置了。”
      太后说的话,崇庆帝还是很重视的。
      毕竟做了多年皇帝,事情在脑中过了一遍,崇庆帝便明白了,太后的担忧不无道理。
      红薯推广没有他想的那么乐观,百姓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其实很低,而且这往

第111章 铺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