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03章 汴州决战:记忆,香积寺[2/2页]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一只橘猫压海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力方面唐军略占优势,但是总体上算是大致相当。
      在将帅上,安庆绪怯懦、无勇,但是安庆绪的两位副手李归仁,安守忠都是百战之将,在战斗的指挥上和郭子仪不相上下。
      在战术方面,同样是以唐军为主力的双方也基本上是共通的。在装备方面,两支军队的装备,更是几乎没有任何的区别。
      开战之前,叛军早已列阵于唐军的北侧,叛军将领李归仁率先出阵挑战,唐军前军迎击,击退李归仁所部,唐军赢得了头阵,信心大振,兵锋直逼叛军阵前。
      ??叛军见状,立即调整了原先以进攻为主的战术,加强了阵前防御措施。
      唐军攻击受阻,叛军全力反击,唐军阵线松动,自相惊乱,退下阵来,叛军开始跟进。
      关键时刻,安西军大将李嗣业挺身而出,脱去战袍,坦胸露怀,手持长刀,立于阵前,在身旁几十名亲卫的护佑之下直接顶到了前排。
      紧接着,便是李嗣业人生中,最高的时刻,只见李嗣业手持陌刀横刀立马,叛军当其刀者,人马俱碎。
      李嗣业连杀数十人之后,叛军为之震动,稍稍退却,而郭子仪则利用李嗣业争取的时间,迅速调整部署,使得唐军方稳住了阵脚。
      紧接着根据郭子仪的命令,李嗣业立马整顿队形,所率前军各持长刀,如墙推进,所到之处,无不披靡。
      叛军将领眼见失败在即,随即他们命令潜伏于唐军阵营东侧的曳落河重骑兵出击,企图袭击唐军侧后。
      ??然而,被唐军侦骑所发现,立马报告于中军郭子仪。随后,郭子仪下令,时任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率回纥骑兵四千前往奔袭,双方随即展开血战。
      双方战斗从中午一直拼杀到傍晚,唐军攻过去,击败叛军所部;叛军预备队补上,击退唐军所部;唐军预备队上,击败叛军预备队;叛军第二梯队接着上...如此循环往复,最后拼的是消耗,谁人多,谁的忍耐力强。
      于是,这场在香积寺的战争就打成了消耗战,基本上是以一比一的战损比在进行交换。
      ??激烈的战斗从午时开始,持续到酉时结束,最终唐军凭借人数上的优势,硬生生的将叛军的十余万大军消耗殆尽,破碎安庆绪带领最后的千余人逃亡,才取得了香积寺之战的最后胜利。
      然而,在三个时辰不到的时间内,唐军直接阵斩六万有余,填沟壑而死者十二三,俘虏超过两万!
      看起来这个战果堪称辉煌,然而,如果把双方战损比几乎是一比一拿出来,恐怕就没人能笑得出来了。
      也就是说唐军一方的直接战死也超过了六万人,唐军和叛军双方加起来,战死、重伤、残疾等等战损的总数量大致接近了二十万人,以至于整个香积寺尸横遍野,白骨深深,到处都是被血迹染红的路。
      说实话,当时听李?甯?约荷峡蔚氖焙颍??爬?褰彩龅恼蕉罚?ǔ龅氖?荩??质欠浅c卤频摹
      郭戎不是古人,但是他也不是没打过仗,10%的战损一般是普通军队承受的程度。
      如果不是线于死地,比如兴庆宫那种失守等于战死的特殊情况,承受战损达到三成而退的,就已经可以称得上是精锐了。
      ??而香积寺之战,最让郭戎震惊也是就是这里,按照李?甯?龅氖?荩?丫?窃谡剿懒?桑?剿鸢顺傻那榭鱿拢?故且蛭?挥辛嗽???蟛懦沟渍桨堋
      也就是说,叛军至少承受了六成的战损还没有崩溃,放在任何时代,这都是一支强悍到了极点的军队。
      而这样的一支强军,还只是失败的一方,正是因为他们的失败,才验证了他们的对手同样强悍到了极点。
      整整二十万大唐的精锐,就这么在内耗之中,被消耗在了长安城之外,在郭戎看来,这才是整个安史之乱中大唐损失最为惨的地方。
      倘若这二十万精锐还在,安史之乱如何能持续长达六年?倘若这二十万精锐还在,给吐蕃人十个胆子他敢杀到长安?
      倘若这二十万精锐还在,怎么可能会有所谓的藩镇割据,四王之乱???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在郭戎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对于李?澹??忠恢背渎?烁屑ぃ??蚝芗虻ァ
      当初兴庆宫之战,虽然最后侥幸获胜,但是那时候的郭戎在本质上还是只是一个擅长防御战的优秀的低级军官。
      然而,太上皇李诵,为郭戎选择了一位基础扎实,作战勇猛,风格悍勇的老师,正是跟随李?逖?暗哪羌父鲈吕铮?ü?庑┦?磺宓恼嚼?头治觯?沟霉?滞瓿闪舜拥图毒?俚礁呒督?斓耐杀洹
      就如同香积寺之战,李?寰筒恢挂淮危??殴?忠约俺びЬ?笔钡哪昵峤?@吹搅宋羧盏恼匠
      而正是香积寺之战的记忆,彻底铸就了郭戎最终的作战和军事风格。??作为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记忆郭戎从未忘记。
      作为安史之乱的转折点,香积寺的记忆更是一直萦绕在郭戎的心头。在吐蕃虎视眈眈,海外狼子野心,内部有山东豪门危机的情况下,从一开始郭戎就知道一场安史之乱一样耗尽自己潜力的平叛,一场香积寺之战一样的惨烈的转折点对大唐来说毫无意义。
      就像他曾经对李诵、李纯以及长缨军的高级将领们都说过的一样:击溃战毫无意义,只有一场真正的包围战,真正的压倒性胜利,才是如今大唐真正的出路。
      从一开始,郭戎就是这么想的,而郭戎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而现在,终于到了郭戎期望的中原的最后一战。
      如果有可能,郭戎希望自己麾下的战事一个人都不死。??但是为了给叛军营造出一个力战而竭的错误判断,有些牺牲是必然的,只有这些真正的精锐死战,才能让对方敢于把所有的力量一次性投入进来。
      只有这样,当自己安排的后手抵达的时候,数量依旧占据绝对优势的叛军才能在绝大的心理反差之下彻底崩溃。
      郭戎想要自己的汴州成为一场压倒性的歼灭战,而不想要一场惨烈的香积寺。

第403章 汴州决战:记忆,香积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