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一章:明确方向[2/2页]

三国之经天纬地 作者高祥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走这样的弯路?
      丁谧也不想啊,关键是司马懿也不鸟他呀!在司马懿看来,丁谧此人就是个座论空谈之辈,压根看不上他,人微言轻,丁谧也只能另辟蹊径!
      况且,司马懿本来就是士族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让他推行这样的改革,恐怕难比登天,就算有机会,也听不进去丁谧的建言!
      正好,几个司马氏王爷造了反,而且,正陷入不知该何去何从的困境,丁谧也是偷偷来到房门外听了半天,发现了机会,这才向王爷们道明了自己的建议,长远规划,他没说,却给诸王指点迷津,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
      这个姓丁的,说的对啊!凭什么晋国只是司马懿一家人说的算?我们也是司马一族之人,同为太祖高皇帝司马防的子孙,怎么就不能取而代之?正所谓,天下之大,有德者居之!
      诸王共和执政的提议,也很好,值得一试!为什么呢?因为凡是一个人说得算的天下,他要是肆意妄为,没人能制约得了他,无形中就会伤及到自己的利益!
      人性是贪婪的,没当皇帝以前,可能人模狗样,谦谦君子,当了皇帝以后,就全成他家的了!
      我们这一次为什么造反,不就是司马懿侵害了大家的利益吗?换个人当皇帝,也未必能保证我们的既得利益,唯有凡事商量着来,大家共同统治这个国家,每个人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保障!
      如此做法,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这一次自己头上造反的帽子,可以不用戴了!
      历史的经验教训,早已证明,无论任何人,把皇帝推翻了,取而代之,都难免留下乱臣贼子的骂名,遗臭万年,但是现在,我们大家没人当皇帝,而是共和执政,是否会如历史上的周召二公一样,流芳百世,名垂青史?
      如此一来,自己的利益也保住了,美名也留下了,岂不妙哉?真是一箭双雕的好主意啊!
      几个司马氏王爷,甚至包括脾气直率,脑袋缺根弦的司马晃都想通了这一切,不由对丁谧佩服得五体投地,心里也更加敞亮,随后他们商议一番,便按照丁谧的建议,率领五路大军由平原出发,一路西进,直奔邺都!
      请不要误会,这里所说的平原,不是地理学上的专有名词,而是指青州平原郡!这里,距离邺都并不遥远,说朝发夕至,可能太夸张了,却也没有几天的路程,就能赶到!
      五路诸侯大军在平原会师,又浩浩荡荡地直奔邺都而去,那么大的动静,消息迅速传开,伏夫人和司马?啤⑺韭硗?⑺韭碡傅热宋胖?搜叮?⒙碜?蛔×耍??Φ鞅?步??忧砍欠溃?缌俅蟮校
      躲藏在汉国情报站里的司马懿和司马昭,也听到了消息,可是这父子二人,却是眉头紧皱,忧心忡忡!
      他们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五路诸侯大军,没有打出任何旗号,居然没人知道他们兵临邺都,究竟意欲何为!

第四十一章:明确方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