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5章 一寸河山一寸血[2/2页]

我把万界交易系统上交国家 雲栀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部队征召不到太多的青壮年,在此情况下,远征军招兵的条件,尤其是年龄一降再降。
      这才有了嵩山战役中的娃娃兵。
      这些娃娃们基本都是无家可归的孤儿。
      有的父母都被残忍杀害了,有的因为战争家庭生活困难。
      他们的年龄大多在1315岁之间,最小的只有9岁。
      最初这些娃娃兵们只是在远征军中做后勤工作,也被训练一些扛枪打仗的科目。
      后来上了战场就成了娃娃兵。
      相关数据显示,当时参与嵩山战役的娃娃兵数量,高达7000人。
      在战役打响之前,当时有一位外国记者被获准采访。
      当他看到那些娃娃兵时,感到非常吃惊。
      就问华国的指挥官:"这些孩子不是你们的未来吗?"
      "你们怎么能让他们上战场...如果他们都死在了战场,你们还能有未来吗!"
      指挥官听后沉默了很久。
      之后,他非常悲壮地说:"打到这个份上,如果他们不上战场,我们这个国家也许会没有未来了!"
      这些娃娃兵并不像今天某些神剧中演的那样,在战场的枪炮声里吓得尿裤子。
      记者问一个娃娃兵:“战争结束了你想去干什么?”
      这个娃娃兵连想都没想一下,就说:"回家放牛、种地、当学徒……然后等生活好了去大城市…"
      还有一个记者问另外一个娃娃兵:"战场那么危险残酷,如果你死了怎么办?"
      这个娃娃兵想了一下说:"我不可能死了吧…华国必胜!"
      有一位叫张全胜的9岁娃娃兵,在战役中被敌军俘虏。
      敌军对他严刑拷打,他一点儿也不怕。
      敌军问张全胜:"难道你不怕死吗?"
      他说:“就是我死了,可是华国永存!”
      张全胜稚嫩的声音,给了敌军最后的震慑。
      网上有一张流传很久的娃娃兵的照片。
      照片上的娃娃兵挂着两只大水壶,面带着羞涩和喜悦,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
      照片上的"娃娃"叫陈友礼,出生于31年4月,是一名老兵。
      陈友礼11岁时父母双亡,一个人随难民逃难到Y省。
      12岁时被远征军一个马夫收留,帮助放马,后当了一个连长的勤务兵。
      那张照片拍摄于44年的年底。
      当时,远征军胜利收复了龙陵,敌军沿滇缅公路溃逃。
      漂亮国战地记者前来采访,经批准,陈友礼在一个三岔路口摆好造型,让记者拍照。
      陈友礼说,记者看见他年纪幼小,稚气未脱,还给了他两块饼干。
      而照片中的两个水壶,一个是连长的,另一个是他自己的。
      陈友礼说,每一场仗打完后,战场上都会留下很多战死的人。
      而且是华国战死的多,敌方战死的少,比例大概是七比一。
      今天的资料显示,嵩山战役敌我伤亡比1:6.2。
      大人打光了娃娃们上,在嵩山战役中,约有1000多名娃娃兵牺牲。

第265章 一寸河山一寸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