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3章 多生孩子好,官府来养小[1/2页]

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封侯书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是人口。
      据朱七牛在梦中书房某本书里看到的分析,适当的人口数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基础。
      若是需要人多的时候人少了,那惨了,哪哪儿人都不够用。
      若是需要人少的时候人多了,那更惨,易子而食可不是说说而已!
      自从担任应天府府尹以来,朱七牛便在留意这类问题,他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应天府的人还是太少了!
      所以重建京城时为了保证周边粮食种植,需要把大批散工留在农村,导致重建速度一到农忙时就放缓。
      所以水部修水库只能慢慢来,没法大刀阔斧。
      所以部分妇女才会闲得慌。
      所以工部很多工程都只能挨到农闲的时候。
      所以应天府衙门钱那么多,却有点花不出去。
      所以……太多太多。
      而可想而知,随着农部、水部的陆续推广,随着各地的陆续重建,随着大明拿下倭奴国,随着大明的铁骑瞄准更远的疆域,随着蒸汽机等机器的发明创造,随着……。
      大明只会越来越缺人!
      又想大把花钱,又想人口增长,怎么办呢?
      不如把花钱和生孩子结合起来?
      想到这个好办法后,朱七牛再次开始了大把撒钱模式。
      从这天开始,应天府便实行起了生娃奖励政策以及生娃官府帮养政策。
      即,户口在应天府的夫妻每生一个娃,官府一次性奖励十两银子。
      在娃的长大过程中,官府还会每年发放二两银子帮助家庭养活,一直到娃长到十三岁为止。
      这两条政策一出,应天府的百姓都要疯了!
      要知道,那些打零工的百姓一天也才一百铜钱罢了,做够一个月,也才挣到二两多银子而已。
      可现在,只要生个娃,就能得到十两银子,养到十三岁还有一共二十六两银子,合计三十六两银子,顶的上大人三年不休的苦工了!
      生出来的孩子还是自己的,不是隔壁老王的,更不是朱秉文大人的。
      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合适的买卖吗?
      太划算了有木有!
      是夜,家家户户都……动静不小。
      家里男人在外面的妇人则……幽怨不已。
      而聪明的人嘛,这会儿已经开始改卖小孩儿衣服,或是改做幼儿大夫和接生婆等活路了。
      就……蛋糕越来越大了。
      受益的人也越来越多。
      有鉴于此,财部尚书周光再次下令加印宝钞,以备不时之需。
      光是下政令还不算,朱七牛还破天荒的搞起了催生的口号标语,让人贴的哪哪儿都是。
      ——大明地多人少,大家使劲生。
      ——钱要留的少少的,娃要生的多多的,因为挣钱很容易,养儿和教育还有官府兜底。
      ——你多生,我多生,看谁比谁更会生。
      ——人多力量大,国强靠大家。
      ——用少少的人,种出多多的粮,因为我们地多人少,人不够用。
      ——小孩要多读书,致富要多种树。
      ——男人,你是不是不行?
      百姓们虽然认字的还是不多,可总有认字的,一来二去的,大家对这些口号标语老熟悉了,在标语的鼓励下,晚上更忙活了。
      于是乎,不少男人都变虚了。
      第二天,卖药的和卖肉的人都赚了不少。
      不少女人则变滋润了。
      第二天,卖衣服的和卖胭脂水粉的人也赚了不少。第43章 多生孩子好,官府来养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