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出宫,与杨士奇分开,朱七牛独自回了浮云居。
      一路之上,朱七牛老欢乐了。
      举荐贤才了嘛。
      就像是话本里那些照拂后辈的前辈,那叫一个大公无私,那叫一个洒脱不羁,那叫一个感觉良好。
      (*?*)
      又过了几日,眼看着就要除夕了。
      受皇帝命去犒劳三军的皇太子朱雄英终于回京了。
      太上皇第一时间把宝贝孙儿喊了过去,又把朱七牛喊了过去,让朱七牛给太上皇后打下手,二人一起给朱雄英做了一张酱香饼尝尝。
      为了让孙儿尝到最原版的酱香饼,太上皇忍痛把最后一点辣椒油亲手刷了上去。
      朱雄英自是吃的满嘴流油,一个劲儿的夸赞。
      可辣椒油……也就此全部用光了,只能等待下次辣椒成熟。
      武英殿中,杨士奇已然走马上任,在皇帝身边各种出谋划策,帮着处理一些小事,点拨一些皇帝不好亲自出面点拨的官员,深得皇帝信赖与倚重。
      而在宫外嘛,州国公一家已然入住了皇帝御赐的国公府,正四处购买家具、饰品,打算好好在这里过个年。
      至于仁义侯和慎独侯,只能是自己花钱买住处了。
      为此,他们派人去把老家的田亩和一切带不走的东西都给卖了,全部换成钱运来了京城。
      州国公亦然。
      其他琉球一脉的勋贵亦然。
      一则,在大明住久了,他们是真不想回琉球那个小地方。
      二则,也是向朝廷表明自己不留恋权利和故土的决心。
      有关他们三人及琉球一脉勋贵的动态,民间多有流传,都是锦衣卫搞的鬼,就是想让百姓多多知道此事,好让他们将来不好意思反复。
      再者,也是为了宣扬皇帝能让藩属国主动并入的仁政与品德。
      其中尤以其它各藩属国所住的驿馆附近的宣扬最为集中。
      其中目的嘛,不言而喻。
      得知消息,各国使臣很难不受触动,尤其是得知小小一块琉球国疆土、就直接催化出了一公二侯和数十个小勋贵后。
      锦衣卫的这些宣扬,却终究比较受限。
      毕竟普通百姓并不太如何关注这些国家大事,尤其还是跟琉球那个小地方相关的国家大事。
      这个时代的人,莫说是琉球了,就是对朝鲜,那也是有些不屑一顾的。
      这种不屑一顾,源自于这片土地几千年上万年的文化底蕴。
      总而言之,外国基本等同于蛮夷,并等同于落后于华夏。
      反倒是郑国公府三位爷对开平神王常遇春的事迹宣扬要更加深入人心。
      因为他们准确抓

第126章 傲气面对万重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