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章 春秋时期,战争也要遵守礼仪(一)[2/2页]

跟着姓名学国学 青港沉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战场,就连马驹子也只能在战场的郊外生下来啊。乱世之中,连畜生都受到牵连,不得安生,更何况人呢?
      春秋无义战,却很守礼。春秋时期的战争很讲文明礼貌,很有仪式感,甚至有一整套的战争礼仪。
      首先是要宣而后战。诸侯如果想要发动战争,必须要派使者送战书正式通知对方,并给出一个明确的作战理由:“兄弟,我看中了你家西边那块地,如果你不给我,我就要来打你了。”双方要约定好作战的时间和地点,甚至连参战人数都要约定清楚。战争地点必须约在两国边疆或者野外,目的是避免损坏城市和伤及无辜。这便是后世将战争称作疆场的由来。
      其次是不斩来使。应战方无论生气还是不生气,都要设下宴席,吟诗、奏乐,好酒好肉款待来使。双方在席间推杯换盏,宾主尽欢之时,彼此还可以输出一顿嘴炮来助兴。这个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了战国时代。比如唐雎出使秦国,视死如归地怒骂秦王:“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你别惹我啊,我要发起脾气来,就和你同归于尽,到时五步之内流淌着鲜血,天下百姓都要穿白色的孝服。他喊出这样的狠话,秦王不仅不杀他,还起身谢罪,让他不辱使命,毫发无伤回到自己的国家,这妥妥就是先秦版的网络爽文。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这个职业大受欢迎是有道理的。好吃好喝着,还能大声骂人,大声讲道理,骂完后回来还有奖赏,这样的职业谁不爱?喜欢跟着姓名学国学请大家收藏:

第47章 春秋时期,战争也要遵守礼仪(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