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7章 五胡乱华与汉字力量[2/2页]

跟着姓名学国学 青港沉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胡十六国时期建立的第二个少数民族政权。
      公元308年10月,刘渊正式登基为帝,仿东汉官制设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
      这只是一个昙花一现的短命政权,很快被湮灭在兵荒马乱之中,但是刘渊的继任者发动了永嘉之乱。公元313年,刘渊的庶子刘聪攻入洛阳,毒死晋怀帝,改立司马邺为帝。公元316年,刘渊的侄子刘曜攻入长安,俘虏晋愍帝司马邺。
      西晋灭亡。中国的历史长河就此改变流向,北部进入战乱不休的五胡十六国时代,而南方则建立起了动荡不安的东晋政权。
      所谓五胡,是一个概数。西晋末年进入中原地区的胡族远非五个,其中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影响最大,故称五胡。
      所谓十六国,也是一个概数。从西晋末年到南北朝之间的百余年,北方各族在黄河以北建立的国家多达数十个,只不过存在时间较长和影响力较大的,为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在战争、分裂中发展壮大,最终实现了北方统一。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消灭了南朝陈,中国终于结束了长达三百余年的动乱和分治,重新实现了大一统。
      胡族来了,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一千年后,蒙古族来了,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一千四百年以后,满族来了,仍然变成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神州如海,海纳百川。我们打得过的,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我们打不过的,还是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为什么?
      因为中华文明的强大魅力。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民族、汉文化的泱泱风度,如江上清风,如山间明月,如白云出岫,如浩渺苍穹,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不仅有汉语、汉学、汉服,还有汉字。
      胡族穿胡服、讲胡语,但是他们没有文字。
      一个种族只有拥有文字,才有机会进入文明社会,进入信史时代。因为相比口头语言,书面文字的存在让信息传播距离更远,留存时间更长,信息真实性、可信性更高。
      我们就近引用西晋的故事来举例。
      晋武帝临终前留下遗诏,令司马亮与杨骏共同辅政。然而他死后,口谕却变成了由杨骏独自辅政。司马亮若能拿到遗诏,杨骏的谎言便不攻自破,而他也不用灰溜溜的跑去许昌了。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只采信书面合同,而不相信口头承诺。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胡族向往于汉人的文化,也发现了文字的妙处。他们一旦希望掌握汉字,就必然要学习包括儒家经学在内的汉文化典籍。以中华文明强大的教化力和同化力,他们就算想不融入中华民族,那都是不可能的。
      除非他们不学汉字。
      所以,倭人就算把汉字拆得支离破碎,也要重新发明一种新的文字。为什么?担心被同化,被融合嘛!
      既然如此,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苦苦学习英文呢?喜欢跟着姓名学国学请大家收藏:

第167章 五胡乱华与汉字力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