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17章 风雷益卦中的六贼当政[1/2页]

跟着姓名学国学 青港沉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高太后临朝期间,是北宋王朝最后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强盛时期。但自公元1093年高太后病死,宋哲宗亲政以后,改元绍圣以恢复新法,重启战事而使西夏臣服。然而,随着新党内部分裂,党争加剧,皇权统治陷入危机。
      宋哲宗的弟弟宋徽宗赵佶即位后,重用蔡京、童贯等六贼,以推行新法之名,行聚敛之实,致使社会矛盾迅速激化,终于引起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各地百姓纷纷揭竿响应,农民军一度发展至百万之众。农民起义动摇了赵宋统治的根基,为不久的靖康之耻埋下伏笔。
      大宋王朝一损再损直至损无可损,皇权继任者本有机会励精图治,使国势触底反弹,是为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二卦,益卦。
      损和益,是一组相对的概念。
      损,通常意味着减少、丧失、有害,而益恰好相反,是增加、获得、有利的意思。
      自然万物,损益相依,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样如此。一个新生王朝总是不断吐故纳新而发展壮大,当发展到某个阶段后便日渐腐朽衰败。
      汉朝是这样,唐朝是这样,宋朝也是这样。
      我们很难说宋朝的极盛时期在什么时候。因为与汉武帝驱除匈奴、唐太宗称天可汗的丰功伟绩相比,宋朝的军事武功实在乏善可陈,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的文治在两千年封建帝制中是无可置疑的第一名。
      纵观历史,我们有一个很伤感的发现。
      即使在我们津津乐道的几大盛世,包括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也包括北宋经济最为富庶繁荣的时期,老百姓的日子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过。即使号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之治,同样朝内有太子争权,野外有农民起义。只不过相对乱世而言,老百姓的日子要好过许多。
      君、臣、民,三者之间的损益关系,自古便是一个永恒而宏大的课题。而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福祉是否延及多数人群。
      老百姓的日子越富庶、安定、自由、幸福,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便越高。这是一个千古不移的定律。
      远古先贤们常将损益二字对比使用。
      老子说:损益相对。这包含两重意思:第一重意思是,若有盈益则必有亏损;第二重意思是,物极必反,损失到一定程度后必有盈益。
      这是我敢用益卦来阐述北宋徽宗年间的理由。它已腐朽、减损到极致,但普天之下一定有人在获益,而且,在它腐朽的躯体上一定在悄然萌发新的生命。
      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借用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孔子则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观点: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他认为与正直、诚实、广闻博识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与谄媚逢迎、阿谀奉承、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所以,我们要多交益友,少交损友。
      儒家的观点比起道家来说,总是更加实际,更加功利一些,因此对老百姓来说也更加实用一些。
      益卦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风雷交加,互相增益,这是益卦卦象。君子见到美德善行就倾心追随,有了错误就用心改正。
      我们知道,雷是云与云之间或者云体内部产生的强烈放电现

第317章 风雷益卦中的六贼当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