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她数了又数,里面有两个小银锭另外还有三串铜钱以及一把零散的,全部加起来也不过是二两三百五十文。
      如果明年三郎中举了,之后就要进京赶考,这么一点钱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她和老头子才会这么的着急,希望这两年可以多存一点。
      三郎的本事是有的,如果是家里的拖累让他无法进京赶稿,黎母觉得自己以后去了地下都没有脸面面对黎家的列祖列宗。
      哪怕青青说得好听,做生意需要本钱黎母还是知道的,但是家里的基本不能动摇。
      所以,两个银锭子不能动,而那三串铜钱——
      想了想,黎母拿出来那一把的五十个;
      又想了一下,算了,另外拿出一串来。
      一共一百五十文,不能再多了,黎母快速的拿着钱从里屋出来。
      “青青,这钱你拿着。”
      她怕走慢一步自己动摇了先把那一百文收回去。
      方青青吓了一跳,“娘,我——”
      黎母不容她拒绝:“家里其他人都不懂这个,只能是靠你。”
      方青青还是拒绝,“我也不懂的,娘,爹和大哥他们出门的多见的人也多。让他们来做更好的,我帮着出主意就行了。”
      她可不想把这个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赚得钱她没打算掺和,所以也不准备多干活。
      岂料,黎母却是认准了非要老三媳妇来管这个事。
      她心里清楚得很,一来自己老头子和另外两个儿子都不是那块料,过去几十年也没赚到钱现在出去也顶不了事。
      再一个,她是相信青青的运道,既然老三媳妇旺夫这是为了三郎读书努力赚钱。
      当然,也就只能靠着青青出头,才能成功的。
      现在在黎母心中,已经坚信老三媳妇就是他们家的福星,所以才会对方青青好听从她的建议。
      好说歹说的,见婆婆始终坚持,方青青也就只能无奈之下肩负起这个重任。
      一开始不能做多了,方青青的打算是磨一缸豆浆再煮一盆豆花出来。
      还真是人多力量大,一个晚上豆浆豆花都做好了,也做好了其他的准备工作。
      至于说定价嘛,一文钱一大碗,加了糖的话则是两文钱。
      口味上不能有太多变化,以后再考虑其它添头的问题。
      东西准备好了之后,黎母就问具体怎么卖法。
      他们这是小本生意,就只能跟街上的货郎小贩一般,用板车推着在街上叫卖咯。
      一家人坐在一块儿商量了半宿,把第二天会遇到的各种情况都提前设想了一遍,第二天黎二郎侄子和自己的大儿子一起进城的。
      黎母考虑的周到,虽然这个主意是青青出的,但是一开始总不好叫妇道人家出头。
      让大点的两个孙子跟二儿子一块儿去探探风,老头子则继续带着大郎去找活干。
      中午的时候,则是大孙子去学馆给老三送饭。
      这送了几天又说老三喜欢吃,黎母也就成了习惯,觉得一直送也是可以的。
      不过青青跑了几天也累了,今个儿就让她坐在家里休息一下呗。

第34章 一群讨债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