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琴四点出头一点就下楼了,毕竟她回去招待所还得要点时间。
孙记者跟她聊了很多关于福利院孩子的事,
他其实也是阴差阳错的接触到的这些事,
那天是因为他媳妇上夜班,他自己在家带女儿,结果凌晨四点不到的时候,他闺女开始发烧,一下子温度就上来了,
他一个人没处理过这种事,手忙脚乱的,最后决定带孩子去医院,
医院里半夜也是有值班医生在的。
就是那一次医院之行,改变了他报道的风格。
“大冬天,那孩子脸都紫了,我觉得要是我带着秀秀去医院的时间再晚一点,那孩子说不定就没了。”
他那一天在医院门口的时候,捡到了一个包裹的很简陋的婴儿,
数九寒天的时候,这样被扔在门口,几乎直接再说“去死”两个字。
他花了快一百块才把那孩子救回来,一开始他还想着把孩子抱回去养着,但是家里的老人怎么都不同意,
他只能把孩子送去了福利院,但是因为不放心,所以经常会去看她。
“其实听这些丢孩子的消息也不少,但是可能正好遇到了这孩子,你是不知道,她那么小一个,
我把手给她的时候,她那小手指拽我拽的紧紧的,好像在说“我想活下去,我能活下去,救救我”,”孙记者一边说一边摇头,
“那我哪里能放她自生自灭呢,这可能就是缘分吧。”
本来他一直在做他妈的思想工作,说家里多一个孩子问题也不大,他报社的工资也不低,多养个孩子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自从去年那个政策开始执行后,他妈就一个态度,真想抱一个回来养,也得抱个男孩回来,别的别想。
他也就只能偶尔去福利院看看那孩子了。
看得多了,自然就知道现在的福利院和那好些女孩子的惨痛经历。
朱小琴其实对这一段历史是有数的,虽然一直重男轻女的态度就没变过,也一直有溺杀女婴的情况存在,
这个时候这种事尤其夸张。
其实申城这样经济发展的比较快的地方,包括南省禹省算比较发达的地区,这些事都算少的了,
中部尤其夸张,其实沿海也夸张,但是沿海好些地方也不知道是不是当地的政策有不同还是怎样,
即使是计划生育最严格的时期,也没挡着好些人家里几个闺女一个儿子。
“孙记者是有大爱的人,现在的人哪里有几个能把心思放到这上面来,有些时候听他们说些事,都快觉得这事正常了。”
“哎呦,可千万别给我带高帽子,我这是正好碰上了这些事,总不能当没看见,而且你和你对象他们也是一样,
那小姑娘要不是碰上你们,说不定哪天在羊城就没了,现在那里成年人去都不安全,别说一个孩子了。”
在报社上班的人消息还是灵通的,外面一堆人只知道羊城赚钱的机会多,
好像去了那里地上就有钱能给他们捡一样,
但是那些断手断脚,甚至送命的事,他们是基本上就没听过。
也有些听过的,还觉得是有人不想他们赚钱编的消息。
“我可没去,那是我哥他们去学习的时候遇到的。”
“哎,一样一样的,你们都是一家人有什么好分你我的呢。”
孙记者说到这里一看外面的天,又看了眼手表,
“朱同志,你今天有空吗?这报道还有记录都看完了,你要是有空,我们可以去福利院看看,正好看看她们晚上吃什么。”
朱小琴一听这话就很为难,
“孙记者,不好意思,今天晚上得去我学弟家里吃饭,之前约好的时事情,我可不能失约了。”
“哎哎哎,别不好意思,是我没问清楚,那你要去吃饭是不是差不多得去了,咱们报社这地方可是有点偏的。”
朱小琴一经他提醒,也赶紧看了下手表,发现确实不早了,
“那孙记者,我就先回招待所了,我让越安五点来接我,现在回去时间上差不多。”
她说着就站了起来,
“今天这些东西我晚上回去也消化一下,你明天要是有空的话,我们一块去趟你说的福利院,也看看孩子们的生存环境,我也好确定报道怎么写。”
孙记者看她站起来的时候也跟着起来了,一听她这么说,心里也是松了口气,
“我明天下午有空,你要是方便的话,一点的时候还在咱们报社楼下见,我们骑自行车去福利院大概一个小时,他们那里有些偏,朱
第390章 第一顿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