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六章 山上的果树[1/2页]

顾篱笆种田手记 滚动的苦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天蒙蒙亮的时候,老疙瘩村的村民就已经起床开始干活了。
      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的人家。
      媳妇子都早早起床,伺候一家老小吃饭洗漱。
      村里大大小小的屋子上的烟囱都冒出了白烟。
      立冬过后,地里的庄稼是基本都收回来了。
      这会大家起得早,一个是惯性,另一个就是要准备猫冬的东西了。
      不用再去田里忙活的女人就是聚在一起做针线活或者处理腌菜。
      男人们就是忙着锻炼。玩蹴鞠,举举石锁。
      如果能有儿子打熬出来可以去参军,混个公粮,就是编制内的家庭,养家糊口不成问题。
      有战事更好,不但有战利品还有军功赏银。死了也不打紧,抚恤金养活妻小足够了。
      顾篱笆对于这种超越时代的概念佩服得五体投地。
      她原本一直以为父母都是把儿女当宝。起码在现代,每个小孩都是宝,爸妈的宝。啃老一辈子的多得是。
      到了古代才发现,其实不然。疼爱固然是疼爱的,但生存比一切都更重要。小孩属于可再生资源。
      都是十几岁结婚生娃,家里抛费点粮食把娃养到五六岁,就可以给家里干活了,从五六岁一直到几十岁,就是回馈家族了。
      不需要花工钱的免费劳动力,生得越多越好。
      一对五十岁的老人,从十六岁开始生,到女人四十岁的时候停止,可以生起码七八个。而且子还会生孙。
      儿子多的家庭五十岁老人下面起码有十来个壮劳力,这还只是儿子孙子,不包括女儿女婿孙女之类。
      无论多少田地,都完全忙得过来。
      顾篱笆觉得她真的得扭转一下自己被洗脑的优生优育的概念。生十个八个才有钱途。
      像齐三郎家,也是绝无仅有的把几乎成年的儿子赶出来的家庭了。
      但他家属于老疙瘩村的外来户,田不多。顾篱笆怀疑就是因为田的产出不够,齐家才断尾求生。
      分家的时候,齐三郎什么都没分到,那会他也不会打猎。
      划给他的这片山地,他试过自己耕种。
      古三叔给了他一点麦种。他就种了一小块。
      种之前松土去野草就费了很大得劲,种下去还需要施肥,浇水,结果野草长得比麦子快多了。
      辛辛苦苦的折腾了两个月,麦子半死不活,齐三郎瘦了一圈。
      十五岁的齐三郎并不比现在的顾篱笆胖多少。每天靠着村里的人给块饼,给个馒头活着。
      最艰难的时候,齐三郎跑到了山里,坐在悬崖边上就想往下蹦。
      他也真的蹦下去了,运气好的是,悬崖不高,崖壁上长了一些小树,他蹦下去小树给他做了缓冲,最后几米,他砸在一头山脚边吃草的母羊身上。
      没死成,捡了一头羊。
      才开始了打猎的营生。
      这会两个人站在半山腰的梨树园里,齐三郎跟顾篱笆讲他之前跟这片山地不得不说的故事。
      齐三郎跟顾篱笆起得也不晚,稍稍比村里的人晚一点。
      主

第十六章 山上的果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