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准备了一个多月后太原方面终于动了,还真如筱卓义男说的一样,不动则已,一动就是雷霆万钧。
这次扫荡鬼子称为五一治安战,八路称为反5路围攻,为了梳清晋西北、晋中以及太行山区的八路,鬼子足足动用了两个师团又一个旅团,共计五万余人,另外配属作战的伪军也高达3万余人。
可以说山西的鬼子除了留下必备的守部队外,能够应用于野战的鬼子都动了起来了。
鬼子这次动用的兵力包括114师团、56师团以及以独立第五旅团为基干加强了一个补充兵大队、一个战车中队、一个野炮大队、一个骑兵大队的腾川支队。
114师团的108联队刚刚被楚云飞全歼,但鬼子认为108联队的联队旗还在,就可以重建,鬼子是有大量补充兵大队的,很快108联队就重建了,114师团也得以恢复4单位制。
鬼子的师团分很多种,最强的自然是常设师团。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鬼子陆军有17个“常设”师团。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又陆续组建了156个师团,总共173个师团。
而在侵华鬼子编制内,就先后有105个师团。
师团是日军军队体系中,由多兵种混合的基础作战单位,从起初的六大镇台改编成第一至第六师团。
一战结束后,日本陆续组建了17个常设师团。1941年之前,日军师团分为常设、特设、警备、治安等类型。
日军基本的战术兵团是师团,它是日本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师团的设置自1886年开始,到七七事变开始前,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之前大正裁军时裁掉了作战不力的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
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2旅团、旅团下辖2步兵联队,另有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一个联队。
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山地师、把大炮拆散用骡马背驮行军的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36门75mm山炮与12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4门75mm山炮)与一个步兵炮中队(4门50毫米步兵炮),总编制人数为28500人;
一是平原师、用骡马拖行大炮的挽马制,炮兵联队有四个大队(36门75mm野炮与12门120毫米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4门75mm野炮)与一个速射炮中队(4门37毫米速射炮),总编制人数为25000人。
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2个骑兵联队与1个骑炮兵联队、1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36门120毫米榴弹炮与12门75毫米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24门150毫米重榴弹炮)、野战(攻城)重炮
第77章:五一大扫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