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5章 主公,你应该称王[2/2页]

三国赵云,开局获得后世记忆 月不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内阁共有六名阁臣。
      一名首辅,一名次辅,四名群辅。
      内阁阁臣对各份奏折给出一个统一的处理意见,再将奏折送进宫中,由国王批红。
      二府之一:五军都督府。
      其职能,与宋朝相似。
      下设八司。
      分别是:
      募兵司,作训司,后勤司,军法司,军情司,考功司,武选司,安置司。
      除了前方的作战不管,枢密院能管到与军人有关的一切。
      二府之二:内务府。
      下设宣传司(原宣传处)、内务司(原内勤处)、安全司(原安全处)。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计部、刑部、工部。
      其中的“计部”,原本为“兵部”。
      赵云将其职能全部放到了枢密院去,为了补足六部,便搞出个“计部”。
      所谓计部,其实是个与财务有关的综合部门。
      下设三司:
      税务司,统计司,银行司。
      税务司,自然是收税的。
      统计司,引进后世的制度,提前规划各方面的开销。
      银行司,赵云希望通过引入银行,解决民间的钱荒问题。
      自从得到后世记忆,赵云就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
      现在这个世道,钱荒是非常严重的。
      因为,许多的世家豪族,习惯于把铜钱存到地窖里,或者铸成铜器。
      另一方面,银子和金子并不是正式的货币,老百姓也用不起这种货币。
      于是,民间甚至在流行“白钱”,也就是铁铸的钱。
      一些富人也在铸钱。
      富人铸出的钱,自然是偷工减料,被人称为“小钱”。
      户部被拿走了财政权。
      赵云却已决定,天下土地、资源,尽数收归国有。
      这些公共资源,尽数交给户部掌管。
      相比历史上,户部的权力反而变大了。
      然后是礼部。
      历史上的礼部,一是掌管教育和科考,二是掌管外宾接待。
      赵云决定再给他加一条:
      掌管全国军民的功勋与爵位。
      这就把礼部的权力也加重了。
      定了中央核心机构,事情就定了一小半。
      剩下的就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军事机构。
      民政机构中的问题很大。
      赵云决定改变其中两个问题:皇权不下乡的问题,流官铁吏的问题。
      地方军事机构的问题也很大。
      卫所种田本来是个好制度。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卫所士兵全都成了无地农夫,成了军官家中的奴仆。
      导致军官成了大地主,士兵大量逃亡!
      这就变成了坏制度。
      赵云依然决定设立卫所。
      但不允许军队种田和经商,而是让他们去帮忙搞基建。
      比如修路。
      当然,这是在保证修练的前提下。
      赵云思考得差不多了,就把自己的意思说了。
      徐庶与张松二人,纷纷露出震惊之色。
      二人心中叹服的同时,忍不住对视一眼。
      他们都觉得,赵云早就有造反之心了。
      要不然,咋会想出如此完善的一整套新制度?
      赵云顾不得去管二人的想法,很快就说到了最后。
      “王室亲属的安排,我暂时还没想好
      “幸好,我已没有直属亲戚,暂时不必着急考虑。”
      “至于后宫,我考虑废除太监,大量使用女官。”
      “后妃方面,皇帝可以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作为王,只能拥有三宫六院。”
      “我的这些想法,终究不是十分成熟。”
      “两位下去思考一番,看看还有什么补充。”
      订立新朝制度,可是名传后世的功绩。
      徐庶也就罢了,早就幻想过这一天。
      张松却是刚刚加入进来的新人。
      一进来,就被授予了如此重任,感激得他当即生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思。
      张松躬身行礼:“必不负主公重托!”
      徐庶拱手道:“主公的方案已经相当完善,我与子乔连夜将其誊写下来,明日便可用了。”
      张松附和道:“没错,任何新制度,一开始难免有些问题。权且将这套制度推行下去,以后慢慢更改即可。”
      “明日就是新年,正好改元。”徐庶笑道。
      说到这里,他突然一拍脑门,问道:“主公,可已想好了本国之名?”
      赵云听出来了。
      这两个家伙,准备明天就扶他上位!
      封建帝王,那是多大的权力?
      作为男人,谁不喜欢?
      对于徐庶的问题,他下意识就想用“华夏”二字。
      略一沉吟,道:“夏!”

第145章 主公,你应该称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