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2章 蔡邕任礼部尚书[2/2页]

三国赵云,开局获得后世记忆 月不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大半个时辰以后,郭嘉与甘宁,一起走出了校门。
      此时,他们各自都在想着心事。
      甘宁想的是,夏国对于小孩子都这么好,对于老百姓不可能不好!
      比起汉地的百姓,这里的百姓们实在是太幸福了!
      他已经在开始考虑,要把老家的族人全都接过来。
      甘家不是小族,但也并不富裕。
      那么多的小辈,若都能由官府养着,族人们就会减轻许多负担。
      别的不说,大家每天都可以多吃几口饭。
      而且,那么多的小辈,总有几个聪明的吧?
      只要多几个人当官,家族门楣就起来了。
      从此,所有甘氏族人,都能扬眉吐气!
      郭嘉心中,则有些忧心忡忡。
      他发现,夏国的教育体系,与大汉截然不同。
      这里不学经义,不讲黄老,更没有儒家至上的说法。
      这就颠覆了大汉的教育体系!
      不仅如此,这里其实学的更多。
      这里要学数学,要学德行,要学武艺(其实是体育课),培养出来的,都是文武双全的通才!
      这种人才长大以后,可以全面碾压大汉的那些同龄人!
      国与国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与人的竞争。
      连郭嘉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不再把夏国当成一个偏僻地区的土匪团伙,而是当成了与大汉比肩的一个国家。
      在感情上,郭嘉依然站在大汉一边。
      因此,他开始为大汉的未来命运担忧了。
      郭嘉并不知道,还有一个人,在了解了夏国的教育以后,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那个人,正是蔡邕。
      就在今天,蔡邕正式接过了礼部尚书之职。
      上午的时候,蔡邕听取了一名官员的介绍。
      了解了礼部的结构,以及礼部的运作模式,等等。
      到了下午,蔡邕就找来礼部的文件,细细查看起来。
      不可避免的,他看到了第一次科举的内容。
      这一套科举制度,乃是赵云照搬的明清科举制度。
      蔡邕作为汉朝大儒,很快就看明白了这套制度。
      对于其中的各种规则,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进一步深思以后,他感到了骇然。
      因为!
      利用科举制度,可以实现对于天下人的思想控制,也可以将天下英才收入囊中!
      只要这套制度不崩坏,世家豪族再想垄断官僚阶级,那就是做梦
      所以说,它还在掘世家豪族们的根基!
      傍晚,蔡邕快步走回家里。
      还好,他想寻找的蔡琰,正在家中等他。
      蔡邕习惯性的摆出家长架子,沉声道:“我有话问你。”
      蔡琰点点头,笑意盈盈地说道:“大人,你想问科举制度吗?”
      蔡邕稍一琢磨,就明白了原委。
      自己的女儿打小聪明,又跟着赵云历练了这么久,很容易就猜到了自己的心思。
      他略微有些尴尬,却还是端着架子,不紧不慢地走到太师椅前。
      转过身,施施然坐下,这才说话了。
      “那种制度,是谁提出来的?”
      蔡琰转到蔡邕身后,用小拳头在蔡邕的肩头轻轻敲打着,说道:“子龙。”
      蔡邕露出不可置信之色:“他那么年轻,能有什么见识?”

第222章 蔡邕任礼部尚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