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赵云摇了摇头,没有去深入阐述这个问题。
      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事,脸上露出一抹意味不明的笑意。
      过了一会儿,他以一种大有感触的语气说道:
      “曾经,有一群无产者。
      他们信念坚定,舍生忘死,牺牲无数,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旧王朝,建立起一个地权平均的新国度。
      他们废除了科举制度,认为那是封建糟粕。
      然后,他们推行了接班人制度。
      父母是干什么的,子女就做什么。
      在官场上,也大致传承了这一套。
      所以,建国数十年后,就出现了牢不可破的官僚阶级。
      当时的世人,已经对选官制度作了一个排序:
      科举制,比察举制公正。
      察举制,比征辟制公正。
      征辟制,比九品官人法公正。
      九品官人法,比子承父业公正。
      也就是说,那伙满脑子要公正的人,推翻了当时最为公正的科举制,选择了最不公正的子承父业制度。
      后来,他们拿出一些必须做事的官职,表示要进行公正的考试录取。
      但是!
      笔试第一名也不会被录取,因为录取者说:笔试成绩并不重要。
      面试和笔试双双第一名,同样不成。
      因为录取者又提出了新的条件!
      那种条件,某个笔试面试都不合格的人,恰好完全具备!
      那么,这样的选官考试,又有什么意义呢?
      百姓们的上升通道已经断绝,不得不拼命去考取高等学府。
      事实上,高等学府毕业的学生,基本上等于直接失业。
      不是那些学生不想工作。
      而是开工厂的人,只愿意开出最低的薪水,却要进行最残酷的压榨。
      结果,各行各业,普遍出现了用工荒。
      史阿你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史阿陷入沉思。
      察举制和征辟制,他是最熟悉的。
      因为,当今大汉天下,采用的就是这种制度。
      由于这种制度的推行,世家豪族彻底把握了官僚阶层。
      即使是要用性命拼杀的军队,寒门庶族也没有什么机会。
      科举选官制度,他也是知道的。
      因为,夏国目前就在采用这种制度。
      这种制度,的确具有相当的公正性。
      它不讲出身!
      哪怕是乞丐的孩子,只要读书成绩好,就有资格成为预备官员。
      那些预备官员,只要品行端正,工作踏实,就能转为正式官员。
      第一批的那些小秀才们,现在已经尽数转正。
      升官最快的那个孩子,年纪不过十五岁,却已升了七级,进入七品官员之列!
      这就给了所有人希望。
      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无论是汉人还是胡人,全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加入希望小学,以后读书当官。
      按计划,下个月,也就是六月初,希望小学要开始第二次科举考试。
    &nbs

第312章 史阿变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