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2章 给千里马和女人,但不给土地[2/2页]

汉朝兴衰史 马踏飞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东胡国王到现在才明白自己惹了不该惹的人。想想看,冒顿心黑手辣,连他爹都敢杀,和野兽没区别。
      东胡国王你惹这样的人不是找死吗?
      不得不说东胡国王还是识时务,打不过我就投降。
      自此东胡国每年要向冒顿缴纳贡税。
      之前东胡国王要的那点东西,被冒顿双倍收回。
      讲真冒顿单于除了杀爹这样不好外,有勇有谋是事实。
      他前两次示弱东胡,是为了麻痹东胡,当东胡大意时,冒顿发起雷霆一击,搁谁也扛不住。
      冒顿挟战胜东胡之威风,回军顺道收拾了月氏国。
      月氏国王一看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举国往西迁徙,丢下的土地全被冒顿收入囊中。
      两次大捷让冒顿单于名声大振,同时唤醒了他的野心:“听说大汉朝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我何不率军到中原劫掠一番。
      捎带试试当今大汉天子刘邦有几斤几两?拿下大汉等于拿下了米粮川!
      能让汉朝给我匈奴纳贡是我的无上荣光,小小月氏和东胡不够档次。刘邦,我来了!”
      公元前201年十一月,冒顿单于决定进犯大汉边关。
      ……
      说实话,冒顿单于心里对能否破关进入中原心中没有一点底。
      为此他用重金诱降了一位汉军边关大将中行岳。
      中行岳献计道:“大王,要进攻中原,首先要拿下马邑。”
      马邑在今山西省朔州市,中行岳分析的确有道理。
      在秦汉时期,马邑是抵挡匈奴人进攻的第一道防线,突破了马邑,匈奴人就可长驱直入中原。
      马邑的来由:秦始皇时期,秦始皇手下大将蒙恬,在雁门关外和匈奴死磕。
      为了补充战马,在这里围城养马,这才造就了马邑之名。
      传说在这里筑城时,出了一档子稀罕事。
      当时蒙恬派士兵四面修建城墙,修好后总有多处地方无缘无故的塌陷,谁也找不出原因。
      忽然有一天,有一匹马跑了进来。
      与此同时,有一位白胡子老头现身在蒙恬身边。
      老头双手合十道:“将军,你看到这匹马了吧?你在这匹马马蹄落地的地方修城墙,我保你城墙不会再塌陷。”
      说完这些话,白胡子老头飘然而去。
      蒙恬如做梦一般,接下来照老头话去修城墙。
      奇迹出现了,新修的城墙再没塌陷,为了这件事,蒙恬把这座城命名为“马邑”。
      总之马邑这个地方对抗外敌侵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邦也意识到了马邑的重要性,他觉得韩王信身高九尺,勇猛善战,适合与匈奴人作战。
      在合适的时间,刘邦把韩王信从韩国故地颍川,徙封到了太原郡,以晋阳为都。
      后来韩王信上书请求把都城改到马邑,也就是今山西朔州市,得到了刘邦批准。
      刘邦把韩王信迁到山西太原,这里面有两层原因。
      其一是让他抵御匈奴人的进攻。
      其二刘邦认为韩王信的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四周城池都是战略要地,一旦韩王信造反后果将不堪设想,调走韩王信,有削弱其势力的意思。
      韩王信当初没多想,欣然接受走马上任。他认为这是皇上对他的信任,把关键战略要地让他把守。
      谁也没想到,韩王信为了大汉国土安全把战线前移,此举成了他人生的灾难。
      ……
      前面说了中行岳献计冒顿拿下马邑,这可苦了韩王信。
      冒顿带领20万大军进攻马邑,韩王信满打满算能指挥动的兵力不到8万。
      不用说韩王信扛不住匈奴的进攻,他向刘邦求援远水救不了近火。
      韩王信只好向冒顿求和。
      等汉军赶来救援,匈奴军队早撤了,韩王信跟没事人一样。
      这种情况反复上演了多次,只要韩王信扛不住就向冒顿求和。
      求和事情让刘邦开始怀疑韩王信是不是叛变了匈奴。
      其实韩王信没想背叛刘邦,实在没办法才向冒顿求和的。
      刘邦对韩王信产生了怀疑。韩王信又不傻,能觉察不出来吗?
      “奶奶个熊!我在边关拼死拼活抵挡匈奴的进攻,还怀疑老子投敌。
      我只是采用了缓兵之计,汉军来得及时,我还用的着求和吗?”
      韩王信越想越委屈。
      “奶奶的,与其受这种鸟气,还不如投靠匈奴呢?好过担惊受怕过日子。”
      韩王信被逼无奈,这才投降了匈奴。
      刘邦得知韩王信投降匈奴的消息勃然大怒,亲率20万大军前往马邑平叛。喜欢汉朝兴衰史请大家收藏:

第62章 给千里马和女人,但不给土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