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6章 袁盎不断说周勃的坏话[1/2页]

汉朝兴衰史 马踏飞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文帝刘恒为人宽厚仁慈,周勃一直在“号”皇上的脉搏。
      “这个皇帝看上去很老实,看我以后如何拿捏他!”
      有时候宽厚仁慈被视为善良好欺,一旦判定皇上软弱好欺,周勃就会变得强硬不恭。
      这是人的本性。
      当初文帝感念周勃诛吕有功,每次下朝后,都是起身目送周勃离去。
      周勃为此洋洋得意,在文帝面前愈发变得不恭起来。
      具体表现是,每次从文帝面前走过都是仰首挺胸,其他臣子则是低着头亦步亦趋。
      对此,刘恒手下的郎中袁盎看不下去了,郎中是围在皇帝身边出谋划策的人。
      他对刘恒说:
      “皇上,君臣必须尊卑有序,不能本末倒置,君要有君的威严,臣要有臣的卑微。
      是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袁盎的意思是,当皇帝吃不吃一定要端着,不能让臣子们摸清你的脾气。
      还说君臣之间的较量,不进则退。这些臣子们不吃好草,你给他点光他就灿烂!
      袁盎分析的没毛病,这就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道理!
      最后袁盎说:“皇上乃一国之君,一定要稳住身段。”~~~
      袁盎,楚地人,他的父亲曾是一名江洋大盗,后被官府逮捕杖毙。
      他的哥哥袁哙,在父亲死后,为避祸就带着弟弟袁盎迁徙到了安陵。
      安陵在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东北。
      恰好这一年周勃招兵,袁哙就当兵投奔了周勃,后来成了周勃的得力干将。
      袁盎在吕后当权时,做了吕禄手下的门客。
      诸吕被铲除,袁哙求周勃救下了弟弟,并为弟弟安排做了文帝的谋士。
      也就是说周勃对袁盎有救命之恩,当时只要是诸吕手下的人,都难逃惩罚。
      为此周勃对袁哙道:“你弟弟真不够意思,我对他有救命之恩,他却在文帝面前说我的坏话。”
      袁盎确实在文帝面前说过周勃的不是。
      比如说周勃在文帝面前表现的狂妄自大,让文帝端起威严的架子。
      文帝听从袁盎的话,逐渐对周勃变得严肃冷峻,周勃收到了信号,从此收敛了许多。
      后来打听到是袁盎教给皇帝这样做的。
      还有一次,刘恒称赞周勃是社稷功臣,袁盎急忙纠正道:
      “皇上,周勃配不上社稷功臣,社稷功臣是随国家兴亡而同步进行。兴,为国尽力,亡,为国捐躯。
      诸吕猖狂时,周勃选择了隐忍,而不是拼死抗争!
      而当吕后死后,群臣激愤要铲除诸吕,周勃是太尉,掌管兵权,
      只是迎合众臣发动政变,这才立下了首功,他不过运气好罢了。”
      文帝一听有道理,对周勃不再尊敬。
      ……
      说到运气好,还没人比得过刘恒。
      刘恒不争不抢就当上了皇帝,莫非这就是仁者无敌的道理?
      为此刘恒特别感恩,相信好人必有好报。
      他当上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展尊老活动,对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不同程度的补贴。
      比如七八十岁的老人,每年冬天补助5斤棉絮,三斤火炭,90岁的老人增加一倍。
      文帝开了在全国优抚老人的先河。
      事出有因,文帝从小孝敬他的母亲薄姬,这就培养了他尊老的优良品质。
      有一次母亲病了,刘恒就守在母亲床前,衣不解带,日夜守候熬煎

第96章 袁盎不断说周勃的坏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