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7章 马邑之围[1/2页]

汉朝兴衰史 马踏飞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武帝建元六年,刘彻罢免了许昌丞相之职,任命舅舅田蚡为丞相,
      许昌当了十几年的丞相,实在是政绩平庸。
      田蚡是儒家弟子,又是国舅,与皇上的儒家思想一致,田蚡就成了朝廷的百官之首~~~
      武帝元光二年,匈奴军臣单于,派特使向刘彻提出和亲。
      “大汉皇上在上,大单于为了与大汉永世和好,特请求皇上选女和亲。”
      匈奴特使得意洋洋道。
      刘彻一听“选女和亲”这个词,犹如被人扇了一耳光。
      心想“奶奶滴!老子欠你们了?真想宰了匈奴特使!”
      转而一想,两国外交不斩来使。
      强忍怒气道:“知道了,玩两天你就回去吧,朝廷择日送去。”
      “多谢皇上——”匈奴特使退去。
      “和亲”是大汉的无奈之举。
      具体做法是皇上选出一个女儿送给匈奴首领,双方结成姻亲。
      此举是为了笼络匈奴首领,拉近彼此关系,目的就是为了不让番邦异族侵扰大汉边境。
      到后来皇上舍不得女儿,就把宗室皇亲的女儿,献给匈奴人或者番邦首领。
      比如,刘彻为了拉拢乌孙国王共同对付匈奴,就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送给了乌孙国王猎骄靡
      刘细君是汉武帝刘彻的侄孙女,她的父亲江都王刘建,是汉武帝的侄子。
      刘细君出生于江都(今江苏扬州),自幼聪明伶俐,擅长音律和诗歌。
      他爹刘建可不是好东西,抢他爹刘非的小妾,与妹妹通奸,
      强制仆人与禽兽相交,强迫公猪与羊交配。
      最后还想谋反,结果事泄自杀身亡,江都国被除名。
      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女,这话在刘细君身上不好使。
      刘建丧尽人伦,毫无廉耻。而他的姑娘细君却是个聪慧明事理的女子。
      刘细君虽然不愿意离开家乡,但为了国家的利益,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和亲之路。
      她到达乌孙国后,被封为了右夫人。
      在乌孙国生活了多年,细君为促进乌孙与汉朝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放眼西汉,能达到刘细君这种水平的“和亲女”凤毛麟角,多数都成为了和亲的牺牲品,
      没起到任何作用,通常匈奴首领不出蜜月期,该犯边的犯边,该抢的照抢不误。
      为此刘彻大为恼火。
      这次匈奴单于提出和亲,是拒绝还是继续执行?
      刘彻拿不定主意,于是就把这个问题拿到朝堂上讨论。
      “陛下,和亲是大汉的耻辱!坚决不能再与匈奴人和亲。
      过去咱们不如匈奴强大,和亲是迫不得已之事,如今汉朝在陛下英明领导下,
      逐渐走向强大,再答应和亲,有损大汉威名啊!”
      说这话的是大行令王恢。(大行令负责与番邦外交)
      “陛下,王恢当斩,他破坏汉匈和亲,想把大汉置于战火之中,其心可诛!
      陛下,汉匈和亲不能废啊!”
      说这话的是御史大夫韩安国。
      众臣僚纷纷赞同老韩的观点。
      “老韩说得对,边境安全,老百姓有更多时间种田,
      朝廷与民休养生息才是正途。汉匈和亲还要推行下去。”
      刘彻最终采纳了韩安国的建议。
      从皇室宗亲诸侯王里选了一位女子,装扮成皇帝的女儿,派使团护送给了匈奴单于。
      其实匈奴单于也不在乎是不是皇帝的女儿,大家都心知肚明,不就是政治游戏吗?
      就在匈奴单于喜滋滋当新郎的时候,王恢向刘彻提出:
      “陛下,何不趁匈奴首领娶亲放松警惕之时,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王恢的手下,化装成边境商人的聂壹,乘车来到了长安。
      王恢就把聂壹推荐给了汉武帝。
      “聂先生,你了解边境情况,说说你的看法。”
      “陛下,~将军,小的在返回长安路上,想出了一条妙计。
      “是吗?何不说出来?”刘彻心头一震。
      “陛下,我以献出马邑为诱饵,引匈奴单于出兵,然后汉军埋伏在马邑周围,
      突然袭击,匈奴单于必成吾大汉之俘虏,以雪陛下之仇!岂不快哉?”
  

第157章 马邑之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