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住处,描述给了兰春听。\n 兰春拉着栓柱的胳膊,\n “走,给老师引路,我去找他们聊聊……”\n 这让栓柱感到诧异,他猜想不到眼前这个瘦弱的老师,在这天色已经变得昏暗的傍晚,要去找那些孩子聊什么。\n 不过,这种被老师重视的荣誉感,让他立刻兴奋了起来。他觉得能带着老师去找这些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绝对是一件值得骄傲的谈资。\n 于是他便拉着兰春的手,领着他一直往东,去了东村的几家。\n 不过这事儿,的确被兰春想的简单了。这些孩子没来上学,多半是家长的原因。老村长曾经说过,这个村子之前是有过老师的,这些孩子之所以能够登记在册,一定是当初来上过学的。\n 可那几个老师嫌这里的生活困苦,没多久就离开了,所以从此这些孩子们,只能在冬闲的时候,才能跟村长和会计识几个字。所以那些老师的离开,和这里学校的荒废,一定让那些家长,对孩子上学这件事失去了信心。\n 再或者可能有人认为,现在是春天,眼看着到了耕种的季节,村里的孩子早当家,即便他们的年龄还小,可都是干活的一把帮手。所以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分出家中的半个劳动力,来读书识字。\n 所以兰春以为,只要自己挨家挨户的去跟他们聊聊,去让他们见到自己,他们就会重拾信心。何况自己的身份是下乡的知青,知青两个字就足以证明,自己这一群人是知识的代表。\n 所以在出发前兰春认为,只要跟家长见了面,只要跟孩子见了面,用不了多费口舌,他们很快就会回来上课。\n 可这世界上的一切现实,永远没有想象美妙。正如兰春刚来这个村庄的时候,坐在那辆破旧的绿色卡车里,所幻想着乡村的美景,可现实却与他的想象,有着天壤之别。\n 当她真正的按照本子上的人名,一家一家的走了,一个人一个人的见了,这才发现,即便是如此淳朴的乡村,人们的心思却也多种多样。\n 有的人家说,最近地里的活实在是太忙,多个孩子下地,能多赚一些工分。有的说,孩子太小,怕是上学了也学不会,等再长一长。\n 当然也有几户人家直接的表示,这两天就让孩子上学。可他们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蓝春却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飘忽不定的光芒。兰春突然想起了一个词,那就是“敷衍”。\n 这个词在她的生命中,她觉得从来没有出现过。她甚至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要么是要么否,从没想象过还有什么能鉴于两者之间。\n 于是在太阳彻底的落山,整个村落再一次陷入昏暗的时候,她还是把栓柱送回了家。\n 还有十几户人家没去,她却没得到一次成功。\n 栓柱的家就在村部的隔壁,可这几步的距离,却让兰春感到了异样的孤独,他觉得自己仿佛是那个黑暗街头唯一的行者,脚下穿着坚硬的僧侣,肩上背着沉重的布袋,眼前看不到曙光,身后尽是黑暗。
第14章 014、失败的家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