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两百四十八章 兵法考[1/2页]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社会和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董良无奈的蹲在号房里,望着眼前的试卷,欲哭无泪。
      不敢往下坐,屁股疼。
      再看看手背上的淤青,胳膊上的伤痕,拿笔都拿不稳,原身继承下来的一手漂亮的隶书如今歪歪扭扭的胜似小孩涂鸦。
      想想这几天的遭遇,董良就来气,只能感叹飞来横祸。
      自己本来好端端的在制图室“指点江山”,辛勤劳作。
      谁知道这交州来了个叫关羽的恶霸,来了就找事。
      这关羽一定是跟张飞学坏了,原来没有那么蛮横不讲理的!
      先是把董良带着众门生制好的地图都搜罗了一份。
      把董良硬生生的拉到了校场,非要再考较一番武艺。
      与关羽分别的久了,董良想起来当初跟关羽一起练剑的时候还有些怀念,可怀念了不过两三个呼吸,就被关羽打的哭爹喊娘。
      关羽先是和董良走了套拳脚,又和董良练了练兵刃。
      一番比试下来,董良浑身酸痛,手脚无力,好似踩在棉花上,又好似睡在刺猬上。
      这时候关羽才放了风凉话,“这么久没有见你,武艺还是这样的稀松,实在让我看不过去。堂堂八尺男儿,生于乱世之中,对的起你腰间的宝剑吗?”
      关羽的批评让董良不能接受。
      董良心想,我也有好好练武的好吧,我可是跟着黄忠学的射箭!
      董良这样想着也这样脱口而出。
      “我与将军分别不过数月,武艺虽然没有长进,但也没有落下,何况这么久以来,我练的也不是冲锋陷阵,马上砍杀。而是百步穿杨的绝技!”
      董良说完,心里顿时有点不妙的预感。
      似乎在关羽的丹凤眼里看出来了笑意。
      莫非?我上套了?
      关羽当即道:“早听说你一箭定鄱阳,万军阵中射死东吴名将凌操!快拉弓来,让我见识见识!”
      董良当即也想给关羽展示一下成果,当即要拿弓箭,可一抬手就感觉不妙,手脚都被打的生疼,浑身力气用的干干净净。
      哪里还能射出来成绩。
      可关羽不依不饶,非要董良展示一番,最终到底勉励把弓拉开了一两寸,射出了五六步,然后那狼牙箭就一头栽进土里,尾羽也不打颤,还没在土里站住,就倒在了地上。
      躺平了的狼牙箭好似在嘲讽董良一般。
      实在是在似笑非笑的关羽面前丢了个大脸。
      然后关羽就批评董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不停的说道,“大战在即,武艺这样稀松,还有胆子带兵在前吗?”
      “就这点本事,还敢和凌操蒋钦的兵马短兵相接吗?”
      董良看出来关羽是故意找茬,于是也就放平心态,随便他嘲讽。
      可关羽还是不依不饶,正好来主持武举考试。
      就把董良扔了进来,让董良去参加兵法这一项的考核。
      此次董良在南昌县举行的大规模武举考试,比之前面两次五经科考试,百家科考试,要声势浩大的多。
      毕竟识字的是稀缺人才,而有把子力气的是哪里都有。
      民间就不缺少悍勇的人。
      因此各县先进行基础的力气和耐力的选拔。
      然后将选拔出来的送到南昌再参加大比。
      而实在不行的不去管他,有一般本事的留在本县任用,或就近从军,或为衙役。
      而南昌县中的考试专用的号房已经修出来了,不像第一次五经科考试那样草率了。
      但是如今董良待在这号房里只感觉空空荡荡!
      毕竟这号房是修给读书人参加笔试的。这些考生当然要比武举考试中识字的人多的多。
      这一项兵法考试,其实只是个额外加试,可以算是一个加分项,但是不是必考项。
      想在普通的草莽里得到一些会兵法的人才还是很难的。
      类似于韩信,霍去病这样的人可能对于古人的兵法并不迷信
      甚至觉得打仗嘛,就那么回事,懂的都懂,不懂也不用说,看什么书啊!
      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有一个兵法作为参考指南还是很有用的,这样的人永远是人才。
      虽然平时生活中,百姓们无论是打猎还是种田,都可以学习到很多智慧,这些道理,在打仗上都是通用的。
      但是这些原始的计谋是不系统的,时灵时不灵的,肚子里有货说不定也倒不出来的。
      而前人的兵法,则帮助他们总结好了这些,对于自己没智慧的可以学到打仗的计谋。
      本事有智慧的也可以得到提炼。
      而兵法更重要的不仅仅是计谋,还有兵马的调度,各种令号,以及对士兵的训练方法。
      像后人伪托姜太公之名的《六韬》就是操作多一些,里面介绍了各种军队类型,和令号,以及用法。
      《孙子兵法》则是一种军事思想,甚至不仅仅是只能用于军事上的思想。
      就像是普通百姓生活中的智慧可以用到打仗上,而军营的智慧也可以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至于像《纪效新书》这样的则有很多的如何训练士兵的方法。
      所以兵法对于普通人来说真的很重要。
      而董良很显然是不属于像韩信和霍去病那样的天神级别的选手。
      只能老老实实的学习。
      索性面对乱世的压力,董良前期有刘备,关羽耳提面命
      后期又跟着徐庶和诸葛亮学习。
      算得上名师出高徒,虽然董良现在还不是很高,但是面前的这一份武举的考卷完全难不倒他。
      这份试卷出的还是非常有水平的,是诸葛亮亲自操刀。
      为了适应这各地莽汉们不一样的文化水平。
      先是让他们自愿报名参加兵法的笔试。
      当然也有想浑水摸鱼的,不过报名的条件是先在登记处背诵两句不管是什么的兵法,背的出来就可以报名。
      这样筛选一下,把那些完全什么都不会的筛掉,别来浪费大家的精力,你举石锁举的好,照样有个光明的未来。
      然后这些考生面对的是诸葛亮由浅及深的试卷。
      从最简单的兵法默写,解释翻译。
      到中等的小规模作战中兵法的应用,诸葛亮还特意选了入豫章打的局部战争改成了案例。
      还有大难度的大战役分析,正好把官渡之战作为背景材料。
    

第两百四十八章 兵法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