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而程普则见着被盖住脸的周瑜,身体慢慢的发抖。
      盖在脸上的帛书慢慢的塌陷了下去。两滩水渍湿润,慢慢晕开,渐渐的,连上面的墨渍都模糊了。
      周瑜在哭泣。
      程普拍了拍周瑜的肩膀,还想要再劝一劝。
      这一拍,仿佛是打开了开关一样,周瑜一手拿掉脸上的帛书,死死的攥在手里。
      面目狰狞,咬牙切齿,而泪水不停的从眼角流出。
      “这算是什么?臣等正在死战,主公为何先降!!”
      周瑜终于挣扎的从船上坐起。
      颤抖的食指点着四周。
      “多少弟兄在舍生忘死?多少弟兄为我送命?如今,我还有机会躺在这床上接受救治,可我这条命却是别的弟兄拿命换的。”
      “如今,整座县城变成一片泽国。洪水之中,不知多少健儿失去性命。”
      “突然就要投降,这些人的性命算什么?他们的牺牲算什么?其父兄两代创业筚路蓝缕,一路之艰难,亦不足为外人道哉,多少次舍生忘死!”
      “可今日,可今日,可今日众将士都在死战,他怎么能够投降了呢!”
      周瑜情绪激动,绝对难以接受。孙权突然的投降,对他来说是深深的背叛。
      他无论身处怎样的绝境,哪怕是被黄忠追杀的上天入地无门也未曾放弃,被困守孤城内外无缘也未曾放弃,在洪水冲击堤坝无尽暗流,想把它按入洪峰之中,他也未曾放弃。
      可孙权稳坐大后方,手中尚有两郡之土地,怎么一声不吭的突然就投降了呢?
      周瑜一直想像信任孙策一样信任孙权。他把自己作为围棋棋盘上的一个气眼,他希望孙权能成为第二个气眼,两相顾应,这盘棋就能坚持下去。
      他心中幻想着孙权力排众议,在纠集处一直敢死队。冲进陵阳县城,给周瑜带来好消息。
      但却为了不为难孙权,也是在心中为他开脱,而只是觉得他只要稳住后方,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没想到,周瑜在前线承受压力却不说,孙权在后方却好好的,就这样投降了。
      “公瑾,你误会了。”
      程普语重心长的劝慰了周瑜。
      周瑜是觉得孙权承受的压力还没到投降的程度。那这前线那么多战士为他舍生忘死,这难免让周瑜有些埋怨。
      “公瑾困居此地,却不知别处,我也是在刘使君军中才知道,公瑾谋算深远,居然派下三路兵马。”
      “丹阳一路,被张飞阻在古田山中,四面合为,剿于山道。董袭周泰战死,贺齐、陈武等人率残部被俘。”
      “鲁肃潘璋自太末县偷袭乐安,半路也遭到了伏击,全军被抓。”
      “鲁肃离开会稽郡后,会稽郡百越作乱,在联想到鲁肃被俘,就该知道那其实是刘使君早早安排下的。”
      “江东兵马损失殆尽。吴郡无力再起兵收复会稽,会稽全郡被攻占,两万大军,两万蛮匪兵锋直指吴郡。”….“而这丹阳郡,青弋江中段守城将领孙翊不知所踪,这消息公瑾应该知道。”
      “末端重镇芜湖不久前也已经被徐庶所攻占。”
      “自芜湖可顺流而动,战船居高临下,直指震泽,吴县无险可守。”
      “如此大势全无,毫无凭依。仲谋投降,又怎么能怪他呢?”
      周瑜困居孤城,不知外面的局势,程普则将外面的情况一一告知周瑜。
      除了这些外部矛盾之外,程普其实还有许多话没有告诉周瑜。但程普觉得周瑜心里一定知道,只是周瑜不愿意承认。
      那就是孙权本人在吴郡的位置坐的实在不稳当。
      孙权年幼,哪里压的了那么多的重臣。
      江东众臣有不少都是跟着孙坚就开始一起奋斗的。
      这些人说起来都是孙权的叔叔辈,孙权本人又没有立下什么汗马功劳,如何能在他们面前有多少话语权。
      孙权一直以来都有君位不固的风险。
      而孙权本人,也不过是区区一个杂号将军,一个太守。
      这样的身份,哪里值得让那么多人就为他和刘备死磕?
      只有周瑜把孙权看得太重而已。
      其余的人都是孙权的下属。说难听点,可以算是同事,都是大汉的官吏。
      只有周瑜奉孙权为主,把孙权作为自己的主公。
      所以,面临这样的压力之下,也只有周瑜想让孙权继续称王称霸,而其他人则完全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那么在吴郡孙权的投降也就显得非常合理了。
      甚至说孙权自己看自己都没有周瑜看自己看的重。
      孙权能觉得自己是个什么呢?顶多整个扬州在自己手里,做个州牧?
      但是,封侯拜相,取而代之曹操,甚至取而代之天子,这是孙权没有想过的。
      人的野心总是一步步的发展的,孙权是想不到他以后会怎么样。
      这如同曹操如今勉强算得汉室的十分之一的忠臣。
      如果等曹操吞并了袁绍,势力变得更大之后,那恐怕连十分之一都没有了。
      而当初曹操设五色棒,以及后来刺杀董卓的时候,那时候曹操可以说是有七八成,都是对大汉的赤胆忠心。
      人的野心都是这样不断的随着势力的扩大而发展的。
      所以,区区一个太守的孙权,他的野心还没有周瑜想的大。
      周瑜奉孙权为主,想让孙权封侯封王。
      所以在程普眼里,孙权投降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周瑜眼里,却很难以接受。
      当周瑜听说自己三路兵马全部被破,芜湖也已经丢失之后,当下心中的激动也瞬间都变为心灰意冷了。
      这样看来,确实已经大势已去,孙权的投降怪不了孙权。
      可怪不了孙权,能怪谁呢?
      怪自己!
      周瑜心中又涌起一股悲伤。情绪大起大落之下,他多少有点钻牛角尖。
      如今,江东三代基业尽失。他感觉自己对不起死去的好兄弟孙策,也对不起新主公孙权。….自己也确实是主战派,当初要打这一仗,是自己一力支持的。
      而如今打输了,自己做出的部署全部被破,那么看起来则是因为自己智谋不足才导致的这样的恶果。
      “既大势已去,却也怪不得主公,当初是我不听劝告,一心要战,才有今日之恶果。”
      “只因我志大才疏,才使主公有今日之辱。

第三百五十八章 劝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