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一十六章 京口城外打鱼船[1/2页]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社会和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碧波荡漾,海天一色。
      辽阔的海面上,微风拂面,海水微微动荡,六只大船挂满风帆,徐徐前行。
      “哎哟,二狗,你可得给我注意点儿。”
      董良抓着润?的爪子往下扒拉,这熊猫远远的从益州过来,也是坐了千里的航船,对船只并不害怕。
      看着一片汪洋,润?好奇地扒着船帮往外瞧,董良怕它栽下去,赶紧把它扒拉下来。
      今天和周瑜约好的一起在大海上试航,并且尝试捕鱼。
      正好带着润?出来溜达溜达,梅兰在后山的竹林里啃竹子吃,不肯随意外出。
      周瑜也从船舱里出来,站到了董良的身边,自觉的把手放在了熊猫的头上。
      “这蠢东西哪里来的,还有没有?如此憨态可掬,给我也弄一只放在家里给小乔解闷儿。”
      “益州那边多的是。现在商船往来通商,你托人给你带回来一只就行了。”
      “这种东西在益州很多吗?”
      “据我所知,他们都生活在那,糜子仲回来时说,那边的达官显贵都喜欢在家里养上一只。”
      周瑜听完,用拳头一锤船帮。
      “一群玩物丧志之徒,也好意思窃居益州广大之土地?总有一天,我要水陆并进,打下益州,抢走他们所有的花熊!”
      “好志气,抢走所有的熊猫!我绝对支持你,到时候我要用我所有的俸禄建一个大大的园子,能养多少养多少!”
      马良从后方抱着一堆瓜果来喂熊猫,听着周瑜和董良在这里开玩笑,也不禁额头上黑线密布!
      被这两个人盯上益州还能有好?只不过打进益州抢熊猫,这理由也太荒唐了。
      闲聊了一会儿,船只行驶到了指定海域,准备开始捕鱼作业。
      周瑜转过身去进行指挥,董良则站在旁边观看。
      有士兵持着令旗站在周瑜身旁,又挂着金鼓。
      董良生活于内陆,并不熟悉大海,更加不熟悉海上捕捞。
      这对于董良来说是一个盲点。
      不过捕鱼嘛,也无非就是撒网收网,这对于董良来说非常的困难,但是对于这些常年生活在海边的健儿却是轻车熟路。
      总有人偏颇的认为,农业文明就是生活于内陆,对于大海完全不熟悉
      然而有句话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漫长的海岸线生活了不知多少的百姓,他们靠着这无尽的汪洋,难道不知道捕鱼吃饭吗?
      相比于淡水鱼的腥味,海鱼反而更加的容易接受一些。
      更何况,鱼肉再难吃,那也是肉,能够填饱肚子的东西,又有多少人会真的嫌弃呢?
      周瑜下了命令,士兵挥舞了几下令旗,其余的五艘船只也进行了旗语回应。
      只见船帮站出来了一个个民夫打扮的人,有精通捕鱼的士兵也换了渔夫的装束,站在渔夫队里。
      这里面许多的渔夫都是在海边挑选出来的,平日里也会架着小木筏在大海中撒上一两网。
      ….一望无际的海洋,虽然给予人们未知的恐惧,但是在近海微微飘荡,获得丰富的鱼获,却仍然充满诱惑力。
      渔夫们靠在船帮,分开距离,一个个手里拿着大小合适的渔网,随着一声令下,便扭腰甩臂,发挥出全身的力量,将手中的渔网甩出,在大海上画一个混圆。
      比之董良在媒体上看到的那种先进的细网不同,渔夫们抛出去的渔网都是指头粗细的麻绳网,十分的沉重。
      略略过了几个呼吸,渔夫们开始奋力的往上收网。
      他们的黝黑皮肤衬托着他们的肌肉,线条显得更加的清晰,瘦小黝黑的身形,肌肉一股一股的奋力,湿漉漉的渔网被他们从海中提了出来。
      也有格外费力提不动的,便有士兵冲上去开始施以援手,看来这一网鱼收获很大。
      每艘船上都有五六个渔网被收起来,湿漉漉的渔网带着海水,带着活蹦乱跳的鱼货,就扑腾腾的抛在了甲板上。
      鱼儿离了水,落到了木板上,剧烈的挣扎跳动,格外有活力的,还可能给渔夫一个大尾巴。
      无数活蹦乱跳的鱼落到了甲板上,二狗瞬间两眼放光,甩开四个爪子,抖动着浑身肥肉,扭着屁股就冲了上去。
      看到一条大鱼,兴冲冲的跑到跟前闻一闻。
      这还不等他做出什么动作,那剧烈正常的大鱼便赏了二狗一个大尾巴。
      一个尾巴下去,直接把二狗抽蒙了,拳头大小的黑眼圈中拇指大小的黑眼珠呆呆愣愣着。
      两三呼吸后似乎反应过来,抬起自己皮毛光滑黑黝黝的前臂,以牙还牙,赏了这条大鱼一个大嘴巴。
      活蹦乱跳、剧烈挣扎的大鱼瞬间变成了死鱼,瞪着两只死鱼眼,躺在甲板上一动不动。
      看鱼变得彻底不动,二狗伸出鼻子又嗅了嗅,似乎鱼腥味和海水的味道不太适合二狗的口味,只略微嗅了嗅,便没有再下嘴。
      可它此刻却撒起欢来,不停的穿梭在一堆堆的鱼堆面前,看其中比较活跃的,便赏它一巴掌。
      董良此刻也顾不得去理会撒欢的二狗。
      跑到跟前,与那面色黝黑的渔夫交谈。
      “这一网能有多少鱼?”
      质朴的渔夫略带些紧张,他的年纪其实并不大,只是他身强体壮,略有天赋,所以在打鱼上得心应手被选拔了出来。
      也就是二十出头,但风吹日晒,海水侵蚀,看起来甚至比董良大一两轮。
      “这一网具体有多少不清楚,约摸着也应该有个几百斤,少的也有近百。”
      “有这么多?”
      董良不了解海上的情况,他也感到非常的惊喜。
      “那你们平时自己打鱼的时候也能获得这么多鱼获吗?”
      渔夫摇了摇头。
      “平时我们只有一些小船,不敢离得远,只在岸边撒几网,一网也就是几十斤的鱼,只不过鱼肉很难卖上价钱,除非是捞到了好东西卖给有钱人。”
      ….在时此刻,董良才彻底明白了司马迁书中所写的南方地区两百多年前少有富人却饿不死人的情况。
      渔夫虽然平日里只在近海捕捞,收获不大,但是一网下去,也够他吃上好几天的,如此一来,确实很难饿死人,只不过这种日子并不好受,也就是了。
      海洋中本就孕育了无数的生命,有着丰富的食物,即便是在后世,海洋捕捞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食物来源。
      更何况,如今占据地球百分之七十面积的海洋,几乎还是一块处女地。
      在这个时代,根本不用在意什么海洋资源是否枯竭的问题。<

第四百一十六章 京口城外打鱼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