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麒麟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扶苏身上,眼中既有惊讶也有疑惑。
      始皇帝让太子每日上朝,参知政事,更多的是为了让他学习如何治国。
      扶苏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
      即使朝中有争论,或者自己不明白道理,也是退朝后和始皇帝关起门来独自商议。
      像今天这样第一个站出来上奏,可谓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李斯不动声色的用眼角余光观察着陈庆。
      不用想了,肯定是他在背后撺掇。
      就是不知道太子到底想干什么。
      “何事,奏来。”
      始皇帝气定神闲地端坐在御案之后。
      扶苏转过头去,打开桌上的长条形木盒。
      里面的三张报纸大小的奏书写满了蝇头小字,卷成纸筒的模样。
      他拿起来抖了抖,将奏书理顺。
      众臣不由哗然。
      没想到太子居然有备而来!
      他们平时上奏,顶多在笏板上记两行字,或者一些关键的字眼,防止上奏时遗漏。
      扶苏倒好,整整三大张!
      不知道多大的事情,才值得他如此郑重。
      “大秦立国五百年,历三十一代。”
      “始于西陲之地,方圆不过五十余里。”
      “至先祖襄公受封诸侯之时,戎狄常有滋扰抢掠之暴行。周王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故秦国初立,国策有三:抗戎、抗狄、守土开疆。”
      “百年之后,先穆公时,秦已据八百里之地。此时……”
      扶苏洋洋洒洒,从大秦立国之初开始讲起。
      他的文采和智略都不差,口齿清晰,抑扬顿挫。
      始皇帝露出满意的笑容,手指无意识敲击着御案,细心聆听。
      李斯却越听越是心惊。
      扶苏居然以大秦立国开题,讲的必然不是小事。
      而且看陛下的样子,似乎早就心中有数。
      可怜他身为一朝宰相,居然一直被蒙在鼓里。
      直到这时候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至父皇扫除六国,登基称帝。”
      “四海归一,天下皆同。”
      “环顾寰宇,再无敌手。”
      “儿臣苦思良久,心生一问。”
      “戎狄早已不复所在,六国烟消云散。”
      “泱泱大秦,剑指何方?”
      “我等何所求也?”
      扶苏早已打好了腹稿,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等待众人发问。
      李信早先被拂了面子,加上正是心气儿高的时候,站出来慷慨激昂地说:“自然是剑指西域,踏平三十六国!再立不世之功!”
      扶苏回过头,笑着看了对方一眼。
      “李将军,征伐西域可难耶?”
      “自然是不难的。有本将在,最多两年时间,必有捷报传来。”
      李信摇头晃脑的,神情十分得意。
      “西域偏远,小国众多,然其国力弱小,可用大秦起倾国之兵?”
      “当然不用,末将领两万兵马,绰绰有余。”
      “李将军剑指西域,势在必得,本宫甚是钦佩。”
      扶苏拱手作揖:“然则本宫刚才所问,是大秦剑指何方,非是问李将军本人。”
      “啊?”
      李信愣了下,脸色顿时臊得通红。
      殿内响起低低的奚落笑声。
      文官们早就恨他是个墙头草,此时落井下石,笑得格外放肆。
      “末将……粗疏大意,请太子殿下勿怪。”
      李信原本想找下存在感,结果丢了这么大的脸,灰溜溜的退了回去。
      “扶苏,你接着说吧。”
      嬴政投去勉励的眼神。
      扶苏深吸了口气,终于要切入正题了。
      “古语有云:鸟无

第125章 议定国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