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说。
“路远不怕。我想我们这次袭击潘西武不用骑兵。我们就要李灿、石磊小队长去。车朋小队长在路上接应,搞得的粮食就用骑兵转运,每一骑加百八十斤不成问题。骑兵速度快。”铁英说。
“好!”赵明点着头,掏出烟袋,装上点燃抽了一口。沉思了一会儿,又说:“骑兵转运的路线要设计好,尽量避免直接与千佛山有联系,可以先朝影屏山走,然后转向千佛山。”
“对!”铁英很是赞成。“至于装得像不像嘛,哦,我们尽量装得像一点。”
赵明和严铁英这样边走边说,一个严密的战斗计划就形成了。这时太阳已经升到老高了。俩人下了山岗,往那半山寺走去。
半山寺本是千佛山中最热闹的地方,原因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神奇的建筑。只因近代以来,战祸不断,天下不太平,所以早就断了香火,只剩下一派破败景象。赵明领着铁英来到半山寺脚下。严铁英看去,咦!这是一座怎样的建筑哇!怪不得战士们谈起它来就眉飞色舞,纷纷嚷着要队长去看一看,说不看太可惜!如今一瞧,还真的与别的寺院不同。先那时她认定这半山寺作为游击队大的隐蔽之处,并不曾到过这里,只是在地图上标明这里地处千佛山的中心,山高谷深罢了。便那半山寺的名字,也只是作为比一般寺院奇特的揣测,确实没料到还是这副模样呢!原来,这半山寺确实名与实符。寺院乃是建筑在两山相对的悬崖峭壁上。寺基被撑托在插入崖缝和洞中的横梁木上。梁木再由竖插在崖壁上形成锐角的支柱支撑。这样,根据力学原理,整个楼阁的重量便巧借崖石暗托力,由横柱竖柱分担,而大部分压力由横梁承受。所以,寺院悬空上靠危岩,下临深谷,随风摇晃,却始终倒塌不了。
赵明是个内向的人,他从来不激烈地批评谁。他是理解铁英的。因此他除了经常提醒她,更多的便是爱抚,像对待女儿一样地爱抚。这时他指点铁英看右首的石壁上,那里赫然镌刻着四个斗大的赤金大字:“公输天巧。”它苍劲有力,雄浑豪放。可见笔者是在热烈地赞扬这寺院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了。严铁英仰着脖子看去,方才在山岗上看不甚清,便是现在也不甚分明,只隐约可见朱楼飞挂,画廊腾空。节比鳞次的殿宇和佛阁时隐时现于白云缭绕的悬崖峭壁上。
赵明用眼睨着铁英,那意思是说:“怎么样,想上去看看么?”严铁英跃跃欲试的样子,连声说:“上去看看,我还从来没见过这等的奇迹呢!”赵明说:“这一带是吴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各种奇迹多着呢!”说着,领铁英攀上在石壁上凿成的栈道。
进入南向寺门,便是一个长方形寺院。院内依西崖龛建一座木制二层二檐殿阁,上层是如来殿、太乙殿和关帝殿,下层是祀祷的佛堂。寺院的南北两端各配有一座悬空突出互相对称的耳阁。从北耳阁攀悬梯走出,就到了中间有木栈相通的两座三层就脊悬空楼、这两座飞楼中,内有释迦殿,三官殿、纯阳殿、观音殿,还有三教合一的释迦、老子、孔子殿。严铁英看罢笑着对赵明说:“大叔,我们到这里可看到了不少的寺院佛堂,但像半山寺这样子的还真没见过,太有趣了。”说完只嘻嘻地笑。赵明手擎烟斗,也笑眯眯地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天才的民族,你看这寺的结构,体现出怎样的聪明才智呀!”严铁英跟在赵明后面,一面走一面赞叹不已。这座寺院使她得到的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悬动”——道路,左右晃动;房间,上下摇曳;塑像,摆动不停······你好像完全置身于空中楼阁,惊叹寺宇由于结构惊险和造型奇特而产生的似动非动的客观效果。这才是它的真实所在呀!
第六十三章 半山寺的早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