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由于拓跋焘对其刻意的宽待,为人处事过于得意忘形,有时候甚至认为北魏国的安定不能没有他,北魏国的朝堂局势也不能没有他,忘记了自己身居高位,更应该懂得明哲保身,有君主的信任更应该谦卑做人,无差错无漏洞无话柄,才不会被是非满天飞,埋没前程更埋没了自己,他的行径一连得罪拓跋晃太子党,令侍中和宜都王,鲜卑贵族中的太师宋玉坤,以诸侯为首的杨国公杨谦,众人联盟请奏因崔浩整修国史“暴扬国恶”纷纷进言,公元450年也就是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拓跋焘一怒之下颁布,即刻革除崔浩大司马官职,诛其九族以儆效尤,拖下去明日午时刑刑。崔浩到死都一直认为自己是对的,连连呐喊请大王明察,微臣的忠心日月可鉴,微臣对得起先帝,对得起北魏,微臣无愧啊大王……公元450年于元嘉二十七年入秋的七月,宋国宋文帝刘义隆下诏书北伐,因进展顺利夺取北魏济州,其后又进军围困北魏滑台地界,拓跋焘收到前线战报魏军节节败退,于十月亲自领兵进军宋国东平,逼迫刘义隆放弃济州,因宋军的这次挑衅,拓跋焘意识到北魏提倡的停武修文,会给外界误认为北魏因常年的战争兵力不足,于是拓跋焘一怒之下,命令诸侯将领兵分五路,向北魏南方长区直入纵横交叉,拓跋仁和长孙真平从北魏洛阳出兵,拿下宋国寿春和马头地界,拓跋建和拓跋那夺其钟离和下邳地界。
第六十七章 诛杀崔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