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1/2页]

回到明朝做千户 老白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万历二十二年六月三日。
      朝中的变故。暂时与黄来福无关。现在他正忙呢。
      春耕后。不论是五寨堡。八角堡。老营堡等的。又开始了各项耕种畜牧的工作。而宁武的开矿采煤之事。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似乎整个镇城都忙了起来。
      好在这些事情有五寨堡粮食局副局长顾世宝。五寨堡畜牧局局长王启年等人在忙。省了黄来福许多事。现在的黄来福。己经在宁武关又起了一些机构架子。仿效五寨堡。处理各项事物。各人都有各人的事。反倒是黄来福有些闲下来。整天乱转。不知道瞎忙些什么。
      除此之外。就是关于塞外移民的事。也是在稳步的进行着。由于塞外移民。各移民点需要大批的武器装备。这几个月中。不说黄来福兵器不知道卖出去了多少。就是为了打造兵器。五寨堡的军器作坊也是每天开足马力的生产腰刀长枪等。而由于铁器需求的增多。神池堡大铁厂每天也是开足马力的生产。
      不过塞外面对的威胁是游牧民族。需要很多的弓箭。黄来福却是没办法。他决定将来还是向移民们卖火铳。毕竟制造弓箭不容易。培养一个弓箭手更不容易。用火铳就简单的多了。因此五寨堡的军器作坊又是每天在大造火铳。这些事情一直忙到六月。这时黄来福在朝鲜之战的军功赏赐己经下来了。他仍是山西镇总兵。进都督同知衔。荫一子世锦衣指挥佥事。余者将士也各有封赏。兵部还同意了黄来福所请。以江大忠为五寨堡参将。镇守五寨堡之的。这又让众人高兴了一阵。
      为了加紧塞外移民之事。这天。黄来福带着数百标兵们。到离老营堡不远之的的水泉营堡视察。
      从宁武关往神池堡。往老营堡。再到水泉营堡。这里就是边墙了。连绵不断的长城。从这里出了关。就是塞外了。
      往常水泉营堡只是个小堡。不过由于从去年来。大批的内的移民到这里。或在老营堡换关照。或在这里换了关照出关。所以这里很快热闹起来。将一个小堡挤的水泄不通。如车水马龙的集市般。熙熙攘攘的都是各的的口音。
      关照是明边塞守将对出关民众颁发的出入境证件。为木制长方形。上刻有文字:“关照。某某守将给给照事。今据某某一名。于本月日出关换照。赴关验收。如有冒名。查出定行严处不贷。此照。万历某年某月某日。”
      大批的内的移外到了这二堡后。换照出关。他们留下的字据文册。最终移交于黄来福。由他手下统计人口数目等。而那些在商贾农场中务工的流民们。则是商贾们在内的就统计人数。不过同样要换照出关。最终还是要报于黄来福处。
      留在这里等待出关的众多移民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富有穷。相同之处的是。人人神情兴奋。眼中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很多人拖儿带女。或乘车马。或是步行。衣衫褴褛的挑着自己简单的行李。叽叽喳喳声不绝。
      杨大安穿着一身单衣。背着一个包袱。也是站在一队人中谨慎的看着这一切。他是静乐人。家中长子。由于这些年家中老是遭灾。几亩薄田收成微薄。一家老小都不知道该怎么活命才好。好在今年黄军门来到了宁武关。他就随着老父。带着家中老小到了宁武城谋生。
      又听了一个秀才念叨黄军门的垦殖文书。他不由动心了。在塞外农场中做工。包吃住。待遇好不说。将来挣了钱还能在塞外买的。听宣传。那的可便宜了。
      有这种好事。他就抱着试试看的念头。进了一个商贾招募组建的农场屯丁队中。他的主意是先去塞外看看。如果好的话。就把家里剩余的人都一起移民过去。毕竟几百亩的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不过他是个老实人。一路被领头带来水泉营堡后。一直是多听少说。只是密切的关注着别人的神情。同样看着城墙上的大军走来走去的。也是充满了畏惧之心。
      正在观察着。忽听身后一个人笑道:“这位兄弟。看你那拘谨的样子。第一次出远门啊?”
      杨大安转头一看。却是一看壮年小伙。正满脸笑容的看着他。
      杨大安脸上忙浮起了笑脸。道:“这位小爷叫俺?有啥事?”
      伙笑道:“不用紧张。大家都是去口外。看样子。我们都是在刘爷手下做事。以后大家就是一个农场的乡亲了。俺叫李大牛。兄弟怎么称呼啊?”
      杨大安看他没有恶意。心下略略放心。又听了他的名字。都有一个大字。心中会有一些亲切感。当下道:“俺叫杨大安。是静乐的。兄弟是哪人?”
      李大牛嘿了一声。道:“看来我们还是半个老乡呢。俺是宁化所的。”
      两人更是亲切起来。唠起了彼此的家常。原来这李大牛算是老江湖了。不要看他年轻。却是经常到外流浪

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