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章 老亲娘砚[2/2页]

相宝 炎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幼子寡母独撑门户,当时所有人都认为顾家肯定会落幕凋零。没想到,顾二娘刻苦钻研了两年的制砚技巧后,开始顶门立户,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顾二娘制砚有她特有的美学观,她常与人谈论说“砚为一石琢成,必圆活而肥润,方见镌琢之妙。若呆板瘦硬,乃石之本来面目,琢磨何为”
      她制砚效仿明代铸造宣德香炉之工,追求高雅之美,因此她制作的砚台“古雅而兼华美,当时实无其匹”。
      尤其是顾二娘晚期制砚,技术登峰造极,人们都亲切地叫她“顾亲娘”,称她制作的砚台为老亲娘砚。
      “这就是一方老亲娘砚。”卢灿抚摸着砚台上的四行诗说道,“这是顾二娘为十砚老人黄任所亲手雕琢的砚台,在清钞文稿中有明确记载。”
      黄任是闽地永福人,他曾在端州做官时,得到一块好砚石料,为了找一位制琢砚台的高手,将石料在身边藏了十多年。后来打听到苏州有位制砚高手顾二娘,便从福建永福千里迢迢携石料赶到苏州,顾二娘见十砚老人这样诚心,石料也的确是块好料,就高兴地为他制琢了一方精美的砚台。十砚老人十分感激,当即写下了一首题为赠顾二娘的诗,刻于砚背阴。
      卢灿指了指那首诗,“这就是当年黄任写给顾二娘的诗!”
      古玩的乐趣就在于追根溯源,卢灿如同讲故事般的叙述,让田婶和田乐群听得如痴如醉。
      “小灿,你能估出这砚台值多少钱吗?”田婶好久才回过神来,轻声问道。
      值多少钱?卢灿当然清楚。
      一方砚台的价值,首先看材质,端砚材质稀缺,全墨色砚台更少见,因此它的基础价值最少二十万港币其二再看制砚人,这方砚台出自顾二娘之手,再能增值二十万其三看传承,这方砚台有青史文稿记载,属于有故事有名录的名砚,能再次增值二十万。
      以此类推,这方砚台价值最少超过六十万,这还是以现如今的港币购买率计算的。放在三十年后,这方砚台在拍卖会五百万可能是基础价,炒出千万也不稀奇。
      不过,卢灿还是摇摇头,没有直接给出答案。
      今天有些激动,表现没控制好,已经太妖孽了。识砚懂故事,还能用老爷子日常教导来遮掩,如果对古玩市场还能精准价格预估,那就太奇怪了。
      “这样啊”田婶有些失望,但旋即又释然,马上站起身来,取来了一个大包装盒,将这方十全砚塞进去,四周再次填充好草纸屑。
      “阿姐,你这是?”她的雷厉风行让卢灿和田乐群看呆了,田乐群忍不住问道,她还想玩玩呢。
      田婶将盒子扣上,想了想又将那块侧面有着大窟窿的汉砖砚也叠放在盒子外面,拿出包装绳将两者捆好,塞进店内货柜的下层,再将货柜锁上。
      做完这一切,她才开口解释,“听阿灿这么说,这方砚台怎么也值个五万八万的。这么贵重的东西,不要轻易示人,等卢老爷子回来处置。”
      一群黑线从空而落!卢灿彻底傻眼!
      田婶的思维很直线,财不露白,“今天的事情,你们俩谁也不准说出去!还有,阿灿捡漏珠宝的事情也不能说,否则他以后去逛市场,那些小摊小贩能往死里要价!知道吗?”
      卢灿暗地里给田婶点了赞,郑胖子娶了个精明泼辣明事理的女人,郑家兴旺就在眼前。
      “这三千块钱我就不给你保管了,都给你,你可别瞎花!”重新坐下来的田婶,掏出钱包,将里面保管刚刚一天的三千块取出来,叠在卢灿的面前。
      这也是卢灿这两天的表现,让田婶觉得自己不该再用过去的眼光看待他。
      卢灿大喜,急忙伸手去拿。有了这些资本,自己终于可以扫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了。
      “别急,我还没说完!”田婶手快如闪电,用力摁住那叠钞票。
      卢灿愕然的看着,场面有些尴尬,田乐群绷不住,爆笑出来,捂着肚子翘起兰花指,朝他点了点,示意卢灿真是见钱眼开。
      “田婶,您说”卢灿苦着脸说道。
      “第一、在没有卖出新货之前,这笔钱你不能花一个大子。老爷子这么大年纪了,赚点钱不容易。”
      明明是我卖的货款好不好?怎么又关老爷子什么事情了?卢灿腹诽不已。
      “第二、你要是再收到新货,必须放在店中柜台处理。”
      这更过分了吧!那我拿来的活钱呢?卢灿一头栽倒在田婶压钱的手掌上。
      “你个傻小子!”田婶抽出手来,在他的卷发上轻轻地扇了一下,“荷里活道就丁点大你只要在典当行低价处理两件玉器,整个行内都知道卢家出了个败家子!”
      “卢家就你一根独苗,你以后还怎么混?”
      一语警醒,田婶还真有大智慧的。
      卢灿忽然非常感谢死去的卢家父母,该是怎样的恩情,让郑家夫妻现如今这样一心一意的照顾卢家?

第7章 老亲娘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