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孙瑞欣要强田乐群太多,一番话说得外婆白葛氏恨不得把她疼到骨子里。
“外公,我在富里乡这边设了一处玉料采购点。台北士林店一开业,我们一定会经常过来看你们。”
相比白葛氏,葛志雄更喜欢田乐群这位精明能干的外孙媳妇,连连点头。
总之,这两位老者,对两个外孙媳妇都很满意。
将田乐群与孙瑞欣送到台北怡亨酒店,自己带着丁一忠,直奔基隆。
等他赶到时,郑光荣、楚臣还有谭卫东都在海边寓所。楚臣带着一位掌眼师傅,正在对大厅中堆积如山的书籍进行统计、分类。
“郑叔、楚叔、谭叔,东西整理出来了吗?”
“你小子,总算还知道回来?”见卢灿进来,郑胖子他点点手指,嘲笑一句。
卢灿嘿嘿一笑,算是回应。
“嗨,阿灿回来了?快过来,这次收获不错!”楚臣兴奋对卢灿招招手,他手中拿着几张单页,应该是物品统计目录。
卢灿拍拍谭卫东的手臂算是招呼,快步走到楚臣身边,“都有什么?”
“自己看!”楚臣笑容满面的将几张纸塞给卢灿。
嚯,还真是不少。
看这统计表,卢灿便知道自己猜错了!
那间密室,应该是俱乐部主人的书房,或者是藏宝室。
1945年撤退时,他只带走了珍宝、瓷器、字画之类,这些他精心收藏来的书籍,实在是数量庞大,无法运输,又不舍得烧毁,只得将其密封起来。
明代话本,民版和官版都有,一共有三百一十一本。
目录下面的名单,卢灿有点眼花
太棒了!
京朝刻印社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崇祯本就有两套
期善堂刻印的金瓶梅绣像全传万历版一套
嘉靖朝三国演义通俗演义版刊本一套
余象斗的双峰堂刻印三国演义志传版
余象斗的双峰堂刻印皇明诸司公案传六卷
余象斗双峰堂刊刻的水浒志传评林完整版
这些明代中,余象斗的双峰堂刻印社的作品最多。
盖因余象斗出生于闽中建安,双峰堂是明代后期南方最大的刊印社之一。闽台距离很近,他们刊印的,流散到台岛太正常不过。
这些东西在内陆和港台,已经难寻踪迹,没想到竟然藏在这间小小的密室。
接下来是明代史料及各类教科书,基本都是官版,一共有四十六本。
潮州学府刻印、岳麓书院刻印、白鹿洞书院刻印、应天书院刻印等刻印的制艺教材八股文教案,各种儒家经典的经义及注释、红批,甚至还有两本有关如何破题、立论、承题的备考工具书。
明朝时,台籍考生是纳入到闽中道进行科举的。这里面竟然还完整的保留有一份台籍考生文宗亮的乡试准考凭证!
这些东西太有历史价值了!
虎园博物馆这次算是吃饱了!
不知道钱穆大师八月底到香江,看到这些会不会震惊?
随后是清代的时间,跨度从顺治六年到光绪二十一年,合计一千九百三十四本,涵盖史料、、文书、信件等等。
民国的书籍很少,仅有十五本,估计这些书的原主人认为,民国的内陆,已经远远被东瀛抛在脑后,不值得收藏。
没等他看完,就被楚臣推了一把,“阿灿,稍后慢慢看。”
他指着客厅中堆积的书籍,说道,“这里还有不少的东瀛书籍,怎么办?我们可都不认识日文,靠你了!”
这里足有近千本日式书籍,看起式样,很古朴,保存的也不错。
“交给我吧。”卢灿捋起袖口,带上手套。
第一本就是日式的旋风装老书,金色夜叉,其作者为东瀛明治时期的短命才子尾崎红叶。此书虽然太监没写完尾崎红叶就去世了,但在东瀛风靡多年,多次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非常受欢迎。
卢灿翻过封面看扉页。
东瀛砚友社刊印,明治三十二年出版,第一版,版印数量为六千二百册。
好东西!能坑东瀛人不少钱!
这些东瀛书籍及资料,卢灿没打算收藏。
坂本五郎在台岛,他一定会感兴趣的。卖给他,刚好赚点零花,大家买酒喝!
听完卢灿的打算,屋中几人哈哈大笑,台岛的高粱酒,什么时间这么贵了?
这里的书籍分类很简单,只要看看作者、出版时间、出版数量,就基本能估出大致价值。至于文件,卢灿也只看看抬头,记录下名称,内容嘛,没时间细看。
一口气鉴定五六十本,这次卢灿入手的是一本硬皮书籍。
书籍上没有名称,翻开一看,原来是空白籍东瀛人对不拉割线的空白硬皮笔记本的称呼。
其中一大半的页面上,用钢笔书写满密密麻麻的字迹。
这应该就是西平真一要的东西!
第259章 西平真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