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40章 三老圈套[1/2页]

相宝 炎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罗碧君的弟子那你还不直接带回来”
      李林灿听完卢灿讲述,站起身来,举起手中的笔记本要砸,看看是《麓云楼记略》,恨恨地放下,转而瞪了他一眼。
      卢灿连忙举手投降,“李老爷子,您讲点道理好不好汪小姐在内陆将养身体,另外,想要将她母子三人运作到香江,也还需要一段时间。”
      正在赏玩那件无量寿佛松木雕像的张博驹,抬头笑道,“阿灿,这件事做得不错。砚斋先生(汪士元号玉带砚斋)生前与家父关系不错,没想到他的后人落魄至斯……”
      说完,他摇摇头,有些感慨。“另外,方家当年与我也有旧,如果可以,尽快把她和两个孩子接过来,香江这边的条件,还是要好一些的。”
      “哼!”
      李林灿独坐在那里,似乎很生气,手掌在桌上拍得咚咚响,许久之后,老家伙撕下一张纸,刷刷刷写下几个名字,塞给卢灿。
      “阿灿,我这里有几个名单,你稍后安排人,尽快把他们引到香江,就以……虎博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顾问的名义邀请吧。”
      这老家伙今天吃了枪药卢灿疑惑的接过名单。
      第一个名字就让他吃了一惊:容希白!
      第二个名字同样让他龇牙:商锡永!
      再看后面几个名称,卢灿既兴奋又挠心——老爷子这是要挖空中山大学的节奏啊!
      “您老……我们能邀请到”卢灿拿着这张名单,手都有些发颤。
      一共七个人名,无一不是中山大学国文历史考古系的大拿。这些人如果真的能来,虎园博物馆的研究中心,绝对能跻身中华文化研究机构的前列。
      先说说容希白。
      这位容老,可是青铜器研究的宗师级人物。
      1922年,容老被罗振玉大师赏识,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当研究生,师从马衡。
      从1926年开始,三十出头的容希白,留校当讲师,随即开始他辉煌的研究人生。
      兼任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因而有机会接触故宫收藏铜器原物,手目摩挲,辨伪经验日进。他有感于清代金文真伪杂糅,于是开始有计划地清理传世铜器。
      先后编印了《宝蕴楼彝器图录》《武英殿彝器图录》《海外吉金图录》等,总计共800器,都是从众多的青铜器中去伪存真地逐件筛选出来的。
      容先生用八年的时间,专事商周青铜器的研究工作,辛勤耕耘,寝馈其中,终于在民国三十年(1941)完成了《商周彝器通考》这部开创性的巨著。
      后世学子所习商周青铜器的相关知识,都会以容希白所研究理论为根本。
      可以说,他以一己之力,扛起商周青铜器研究大旗。
      容老爷子年岁要比张博驹老爷子小两岁,如果真的能请来,那……啧啧。
      再说说商锡永。
      此人被称为“楚文化考古的鼻祖”,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
      早年师承罗振玉,属于罗的入门弟子,而容希白曾受罗的恩惠,也尊称罗为师傅(有点类似于记名弟子),商的年纪要比容希白小七岁,两人算是师兄弟关系。
      商锡永也是一名天才级人物,21岁时即出版了一部甲骨文字典《殷墟文字类编》,可谓弱冠成名。
      此后,他一直站在古文字研究的第一线。
      在1929年,顾颉刚老先生离开中山大学之后,年仅二十八岁的商锡永,担纲起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代主任一职,同时兼任中大考古学会主席一职。
      如果说容希白在金文研究上首屈一指,那么商锡永先生在甲骨文上的成就,独树一帜。
      正因为他们的价值高,所以,卢灿才挠心啊!
      李林灿老爷子这墙角挖得狠啊——如果这两位连同后面的五人,都被挖到虎园,那么中山大学考古古文等多个专业要垮台!
      这些人,好是好,可是……都挖来的话,卢家还不得要被内地机构直接来个“差评”
      李林灿下手毫无顾忌,可卢灿代表的是卢家,卢家还需要和内陆粤省乃至中山大学搞好关系呢。
      “你用什么方法我不管!我最多帮你写封信。”
      李林灿今天不知道是不是吃错药了,语气很不好,握着拳头,在办公桌上砰砰捶了两下,“你让我负责文化研究中心,没问题,我答应。”
      “可……我现在开这张名单,你就必须帮我实现!”
      还讲不讲道理这些人又不是我卢家客卿况且,这些人可都是中山大学的底蕴所在,岂是说能请就请到的
      张伯驹老爷子在旁边,掂量着那尊木佛,笑嘻嘻接了句话,“阿灿,老李这也是心有所感啊。罗碧君陈梦家沈士远马一浮沈尹默……这些人,当初要么是他老师,要么是他同学,可最后落得……”
      张老的这句话,将卢灿原本的话语怼回去。
      是的,过去几十年,内陆高知分

第540章 三老圈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