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77章 尧头黑瓷[2/2页]

相宝 炎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曹元甫过目,脱口而出:“此乃前无古人的开创,称牧虽不失谦虚,称冶却当之无愧!”计成终于崇祯甲戌年将书付印,更名园冶,时年五十有三。
      计成这人有个怪毛病,他认为,铜器要比铁器高贵,所以喜欢在建筑中大量使用铜制构建,同时他自己的许多园林治具,都是铜器。
      眼前这把铜制花锄,显然就是他当年为自己制作的一柄工具计成还是一位盆栽园艺师和塑形师。
      也不知道这只花锄,怎么就飘扬过来来到北美,还被人送上二手市场。
      卢灿与温碧璃谈论的,就是这只花锄可能的辗转经历。阿璃认为,一定是计成的后人搬迁到北美。
      花锄不贵,五美元,卢灿收入囊中。算不得精品,只能说是个奇品,放在展厅中,多点文趣。
      有了阿璃的判断,卢灿暂时不着急离开,与摊主攀谈起来,“请问有没有和这柄花锄一道收来的物品?我对这些东西比较感兴趣。”
      摊主四十来岁,很胖的一位中年白人,五根手指,使劲的挠着耳根,似乎想要将脑海中忘却的记忆,全部搅动。
      倏然,他的手指停下来,“哦!我想起来了!”
      一惊一乍的,“两位能等十分钟吗?我去打个电话!这柄锄头是我夫人从旧金山收来的,家中仓库中还有一些对了,还有几箱来自东方的书籍,您感兴趣吗?”
      当然感兴趣!
      要知道,计成不仅是造园师,更是当时颇有名气的画家和收藏家,喜欢旅游。
      江南人物志记载,计成年轻时善于绘画,师法五代山水宗匠关仝、荆浩的笔意,并且小有名气,喜欢新鲜事物,离家外游,足迹远及燕、楚,中年时回到江苏,定居于润州今镇江,建“珖鉴楼”。
      如果这几箱书籍是珖鉴楼传下来的,那绝对有收藏价值。
      卢灿立即答应道,“行,你去打电话,我们随便看看!”
      那胖子和旁边的摊主低声嘱咐两句,拜托他照看摊位,然后对卢灿两人点点头,急匆匆晃着肥硕的肚子,去找电话亭。
      卢灿扯过一张马扎,让温碧璃坐下,自己则无聊的翻动着摊位上的小杂件。
      此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基本没地位,也就不具备市场价值,这个胖子的摊位上,除了刚才那件花锄竟然没有发现第二件来自中国的古董。
      卢灿怀疑,如果不是因为花锄是铜质的,它也很难出现。
      “嗨,两位也可以看看我家的货品!”胖子刚走,刚刚他拜托的摊主,开始撬生意,热情的拉拢卢灿过去。
      这种行为,如果胖子在这,那绝对会引来一场争吵。
      “有来自东方的工艺品吗?”卢灿可不在乎这位摊主的职业素养,直接开口问道。
      “东方的?”这位摊主同样四十来岁,褐色的眼珠转动两圈后,对卢灿搓搓手指,“我没有,但我知道一个地方肯定有!”
      搓手指的动作,估计世界通用,要好处费呗。
      卢灿看着他搓动的手指,笑笑,“中介费肯定有,不过我需要看到东西。”
      这摊主立即睁大眼睛,身子也向卢灿侧过来,食指交叉,“十个点!”
      “五个点!”卢灿摇摇头,换了个价。
      对方很快兴趣缺缺,他又补充道,“至于你找售货方要几个点,我无所谓。”
      那摊主意识到这是个不错的主意,眼睛一亮,对卢灿比划个的手势。
      他从摊位下面拿出一只对讲机,扭开开关,叽叽咕咕说了一通,语速很快,还带有浓厚的洛杉矶方言,卢灿听得半懂不懂,猜测他大概在招呼朋友将东西送到他的摊位上来。
      又过去五分钟,胖子还没回来,先来了两个胳膊上带有刺青的年轻人,推着手推车,上面放着两只木箱。
      阿木立即走过去,将温碧璃和卢灿隔开,阿忠和潘德森也跟过来。
      那摊主和两位年轻人的目光,立即落到新来的三位男子身上,眼神狐疑。阿忠和阿木的保镖风格,这些小摊贩还是能辨识出来的。
      “没事,我的同伴。”卢灿向摊主摆摆手。
      随即也不理会这三人的惊诧,掀开最上面的一只木箱。
      嘶!只看了一眼,卢灿便暗暗吸了口气!
      木箱内的一侧,竖着六幅卷轴,另一侧则直立着两件瓷器,中间用泡沫隔开。
      两件瓷器,都是黑瓷!
      卢灿伸手抽出一件,立即认出,这是正品尧头黑瓷猴头大罐!

第777章 尧头黑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