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章 国丈大人和周皇后 上[2/2页]

重生之末代大明 疯人疯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就是其中的一个。
      辽东打败仗,他上奏章骂,袁崇焕打胜仗,他上奏章骂,皇帝晚上睡的地方不对,他也要管,但并不是说,李应荐就是沽名钓誉,他只是出于本能的对每件事都说不,这周奎发,他也是骂过的,身为官员,又是只进不出,少不老贪赃枉法,李应荐很是上过几份奏折,当时阉党当道,周奎发花了不少银子打点才没出事。
      张嫣亲自给朱由检挑选王妃,周奎发沾上了皇亲,以前的烂账就都压下去了,这几个月崇祯上位,他直接成了国丈,更是嚣张跋扈,想起李应荐曾经跟他过不去,让他费了几万两银子买平安,这现在就想出这口恶气。
      周奎发想出气,就有人帮忙想办法,可李应荐虽然没人待见,可也没有把柄,这人不结党,不贪污,也不受贿,成天就是拿着笔杆子找人干仗,可这是言官的本分,说什么也没人挑出不是来,可要是直接打上门去,或者找几个无赖地痞上门找茬,打的话,人家是朝廷命官,骂的话,人家是职业骂手,根本就是没缝的蛋。
      没缝的蛋,不好下嘴,周奎发有个下人想出主意来了:这北京城的猪肉,卖家虽然多,但好猪肉都是一家的,宫里面也从这一家买,这家是城南的周家肉铺,算下来还是跟周国丈还有点情分,这家是周国丈的同乡。这下人没事去买猪肉,总见宫里的太监,慢慢的熟络了,便想出了这么个主意。
      首先,李应荐也是需要消息渠道的,言官风闻奏事,可站风口上没消息吹过来,只能是四处打探,李应荐也想四处打探,可他人缘不好,又没银子,有别人不知道的消息,没人告诉他,别人都知道的消息,大家都去骂,李应荐哪里显得出来?只能是鸡蛋里挑骨头,要不然上的奏章都淹没在奏章海里了。
      所以这下人找了个机会,让周家铺子里一个伙计,认了李应荐的娘子同乡还喊着李应荐的娘子为姑,算是认了门亲,没事送几两猪肉,所以也没当事,这边又花钱请宫里的公公,让宫里的公公传点别人不知道的消息,在透漏给李应荐,李应荐上奏以后惹毛了皇上,在降罪收拾李应荐。
      周奎发的这个下人很聪明,也见过些世面,知道御史只能是得罪皇帝才挨整,知道怎么让李应荐上钩,知道怎么得消息透漏给李应荐,让李应荐自己跳坑里去。事情安排的很严谨。
      周奎发蠢,后世李自成进北京,他不给崇祯捐银子,在大顺朝酷刑之下,什么都没剩,包括一条老命,但他不傻,他知道整个计划,可也没当回事,因为他看出了整个计划的漏洞,致命的漏洞:这个下人找的宫里的消息,是个采买的太监,这种级别的太监还不值得收买,尤其是他也算是皇亲,更是因为这种级别的太监,根本不会有什么别人没有的消息。整个计划从一开始,就是不会实现的。
      阴差阳错,这个太监因为送饭看到了刘建留宿永春宫,因为周府的下人许诺给他的不只有几十两银子,还有国丈帮忙说话,让他升官,当个管事的太监,所以得了消息就赶紧出宫把消息传了出来,然后就由周家铺子的伙计,去李应荐家里说了这个消息,这个太监叫什么,管什么,怎么得来的消息,都在不经意间说出来,让后让李应荐知道了。
      一般来说这种消息,稍微聪明点的太监就知道不能出去说,一旦事发,想死都恐怕不容易,得是活活被折磨死,这个太监不聪明,但以为只是自己没有门路才当不了管事,好不容易攀上了国丈,就赶紧的巴结,才会把这种消息都传出去。其实是取死有道。
      (本章完)

第23章 国丈大人和周皇后 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