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不能放弃一个博士学位?”
肖秉福说“为什么?”肖连清说“浙九校今年一共519名博士应届毕业生,最多只能授予259个博士学位,我不想因为我而使另一个学生得不到博士学位。”
虽然知道肖连清会说出这番话,肖秉福还是忍不住流泪,抚摸着肖连清的头,说“老二,难得你这么懂事!”
肖连清让出电影学博士学位,柳惟岳补发博士学位。
柳惟岳为此专程赶到杭州校区,面见肖连清,两人约在咖啡馆见面。肖连清走进咖啡馆,有一年轻人向他招手,肖连清看他,齐刘海、眼眸清澈、鼻丰嘴方,穿着西装革履,坐在椅子上,挺胸抬头。
肖连清笑着说“你是柳惟岳?”对方点头,说“谢谢你!”
肖连清说“不需要!我因为害怕,所以写了两篇论文,我真的没想到竟然这么幸运,只要你不生我的气,我就很高兴了。”肖连清说这话的时候,很想犯了错的学生。柳惟岳说“不会,我理解你!”
学位授予仪式,陈恩平走上讲台,说“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你们即将离开学校,我一直不想惹你们生气的,你们本应度过灿烂和快乐的青春,却在这个地狱一般的地方勤奋刻苦的学习。可这个时候,我还要在这里叽叽喳喳,实在抱歉、实在无奈,我尽量长话短说。恕我冒昧,借梅贻琦校长治下清华大学的精神给养聊慰诸位,因为本校自成立以来还没有校训、校风之说。民国时期清华大学的风骨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前半句我就不送给大家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于个人而言,并不容易看出有什么大作用、大价值,然而,于集体而言、于社会和民族而言,作用非常、价值非常。作为杭州校区的毕业生,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作为民族的精英和希望,你们将来可能成为教授、科研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衣食未必有什么忧虑。届时你们会更理解独立和自由对你们的价值,对集体的价值,对社会和民族的价值。我希望你们,在能选择之时,做一个原则性的选择,而非随波逐流。”
从建校起,只要拥有学籍的学生,浙九校都负有提供工作机会的责任。
肖季清对父亲说“我想去国外工作,我们家三兄弟都是免试入学,如果没有人去国外,不好看。”肖秉福十分感动,说“你没必要去,你留在zj,还有更大的用处。”
肖季清说“风险和收益往往是并存的,益灵财团拓展非洲市场的时候,不是也有很多人去非洲发展吗?”肖秉福哭笑不得,说“他们是被逼无奈,谁愿意背井离乡,一个人跑那么老远。”肖季清说“富贵险中求,一点风险都不敢冒,怎么赚钱。”肖秉福心里充满疑惑,肖季清平时挺聪明的一个人,今天是怎么了。
肖秉福说“你根本不懂国外的情况!”
肖季清执意要去,肖秉福只得和陈恩平商量,陈恩平说“肖教授,按理有些话我不该说。”肖秉福说“但说无妨!”陈恩平扭扭捏捏地说“我和杨教授商量过,我们想让肖连清去国外,而不是肖季清!”
肖秉福哈哈大笑,陈恩平说“肖教授,你也是知道的,你有三个优秀的儿子,肖桂清学的是金融学,肖季清学的是航空航天,把他们留在杭州会有更大的用处。”肖秉福说“我明白了!”
肖秉福和三个儿子商量,肖连清表示同意校区安排,肖秉福感觉对不起肖连清,说“你们三个以后要相互勉励、相互提携!”
杭州校区的安排结果出炉:冯力钧、肖桂清、戴成贤在浙九银行杭州分行,肖连清去了巴基斯坦,林孝瑜进入浙九出版集团,肖季清、严稚良、卢际兴、谢镜如都进了孚信集团杭州研究所,白敏珠进了雅克航空。
第十二章 毕业——追逐梦想的起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