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7章 拆散[1/2页]

我什么没干过 鹤城风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对于那位被过江龙倚为靠山的潭王,田伯光并没有当作一回事
      哪怕对方是天潢贵胄,是湖南地界上的一霸,可想要过洞庭湖,还是得听自己的。
      朱元璋对自己的孩和亲戚们不错,全都分封了领地,一人一个地方,过上了养猪的生活。
      潭王作为湖南的地头蛇,是湖南地方最大的地主,拥有着最多的土地。
      每年产出那么多的粮食,潭王府自己是吃不完的,因此基本上都是运出去,卖了换钱。
      以往负责帮潭王府运输的,就是净水帮。
      可如今净水帮被丐帮给灭了,潭王府的粮食就堆积在了仓库里。
      本来田伯光是想着直接接手过来的,可谁知派人上门和潭王府洽谈的时候,对方竟然倨傲的很,并且只认定净水帮。
      好吧,既然给脸不要脸,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没了净水帮,潭王府也没有多着急,而是自己组织了船队,打算自己运粮出去卖。
      可谁想到,十三艘粮船到了洞庭湖上,全都让人给凿了,沉入水底,两万吨粮食也化为乌有。
      知道是丐帮干的,潭王简直气疯了。他不但把湖南地界的军政要员召集过来训斥了一通,还给永乐大帝写了告状信。
      只可惜,潭王注定要倒霉的。
      朱元璋对儿们不错,不代表永乐大帝对这些藩王们就有好脸色。
      别看朱棣是因为建帝削藩才不得不起兵造反的,实际上他对待藩王其实和建帝是一样的态度。
      加上这些年东征西讨又迁都,国库消耗严重,想要对丐帮动武,实在是力有未逮。所以对于潭王的告状信,自然是视而不见。
      恰好就在此时,金百户的示警情报送到了朱棣的案头。
      得知阿鲁台又要犯边,朱棣紧张不已,火速开始准备迎战。对于提供了情报的丐帮和田伯光,态度也就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这还不算,紧接着湖南的锦衣卫就将潭王给告了。
      说他在封地胡作非为,欺男霸女,兼并土地,蓄养死士。
      这么多罪名下来,朱棣立刻勃然大怒,对潭王进行了最严厉的申饬。
      这下潭王傻眼了,知道自己危险了。
      老实下来的潭王府只得联系了丐帮,无奈地把运粮的活交给了丐帮。
      唯一让他们比较欣慰的是,丐帮运粮的价钱,比之前的净水帮要便宜的多。
      而且丐帮的船可以走的更远,能直接到金陵和苏州。不像净水帮,出了湖南就不灵了。
      这么一算,潭王府的怨气也就小了许多。
      就这样,依靠着强力的手段多管齐下,丐帮强势掌握了洞庭湖附近的运输权,大把大把的银开始入账。
      人是最现实的动物,当看到丐帮营收增加,参与的帮内弟渐渐富足起来,大家的心气也就热了。
      丐帮弟很多,除却必要的武装力量之外,还有很多人需要安排出路。
      运输公司那边,先后用了两千多人,却已经到了极限了。还剩下的帮内弟,田伯光决定开展新的业务。
      “咱们湖南不光是粮食大省,桑麻的产量也冠居全国。纺织业是盈利大头,咱们丐帮不可放过这一点。”
      没错,田伯光目光又盯上了纺织业。
      众所周知,纺织业是用工量很大的产业。除了数之不尽的织工之外,配套的上下游产业也都需要大量的工人。
      而且纺织业的工人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术,入门非常简单。
      丐帮的弟只要简单培训一下就能胜任,如果有人实在懒惰,不愿意干活的话,那么丐帮也不养无用之人。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配合,邱阳等人也渐渐跟上了田伯光的思路。
      尤其是在看到丐帮日进斗金之后,更是对这位帮主的头脑佩服不已。
      但他们也有顾虑的地方。
      “帮主,要开办纺织厂的话,就需要原料供应和产地。问题是咱们丐帮没有土地,原料都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而那些人和江南的大户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咱们要是强行插手的话,恐怕会出大乱。”
      邱阳也会从大局方面考虑问题了。
      明朝的纺织业心,从来不是湖广,而是东南。
      那里商业繁荣,人口繁多,又有对外渠道,所以经济活动远胜于湖广。
      在东南生产出来的各种纺织品,不但会供应全国各处,还行销海内外,是到哪都受到欢迎的产品。
      而这些行业,则掌握在东南的那些大家族手。
      至于湖广这边,只不过是原料产地罢了。
      和圈养的潭王不同,那些东南的大家族在朝堂之上可是有着不小的势力。而且他们还关系到东南的稳定,由不得朝廷不重视。
      丐帮要是强势插手的话,损害了那些大家族的利益,说不得朝廷会对丐帮进行清算。
    

第57章 拆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