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0章 偷梁换柱之议[2/2页]

功盖三分国 阳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世的练兵之法,没有半年的操练,新兵如何能上战场?
      降兵不能重用,新兵却又不堪重任,文聘都开始有点担忧了。
      须知,他文聘已经将刘皇叔,视作今后的退路了。倘若刘皇叔不能在汉中立足,他文聘的投资岂不就是打了水漂,他的那些子弟兵岂不也是白死了?
      不过,看着诸葛孔明言笑晏晏的样子,文聘就知道,孔明先生必然有办法的。
      “想必,先生已经有了解决之道吧?”文聘笑问道。
      对诸葛孔明,文聘是佩服的。
      刘皇叔东奔西走多少年了?
      但是呢,孔明先生卜一出山,这才半个月的时间,就辅佐着刘皇叔打下半壁汉中。接下来,只要能挡住张鲁的反扑,刘皇叔坐稳半壁汉中,就不是问题了。
      “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果然不是吹的!”
      很多时候,文聘心中都会有这个想法。
      ……
      解决之道,自然是有的。
      诸葛亮颔首道:“不错,关键就是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文聘表示不理解了。
      诸葛亮解释道:“新兵换老兵。”
      “此番,亮出使荆州之后,就会派人在荆州招募新兵。”
      “每招满一营新兵,就会向汉中输送一营。”
      “当这些新兵途径筑阳关的时候,就可以换成将军麾下的老兵。”
      “这就是偷梁换柱。”
      诸葛亮说完,文聘却沉默了。
      刘皇叔是他文聘预备的退路,这不假。
      但是,前提是,他文聘不能背叛主公刘荆州。
      当初,借给刘皇叔五千兵马,文聘都已经觉得对不起自家主公了。
      如果,再将筑阳关的三万荆州兵都“送”出去,他文聘还有何面目见主公刘荆州?
      他文聘是忠臣,预备退路只是以防万一,可不是要损害自家主公的利益的!
      只是,若不偷梁换柱的话,刘皇叔麾下就没有老兵。
      张鲁即将反扑,刘皇叔没有数万老兵,如何能挡得住张鲁的反扑?
      一旦刘皇叔兵败,他文聘的退路,岂不是就成了死胡同?
      到时候,只怕前期的投资,借出去的那五千子弟兵,也就成了打水漂呢。
      ……
      诸葛亮当然知道,当他说出偷梁换柱的时候,文聘必然有所犹豫。
      这是人之常情。
      谁叫人家文聘是忠臣来着?
      三万老兵换成了三万新兵,稍微走漏一点风声,文聘在刘荆州面前如何交差?
      况且,三万老兵的兵器和战甲,文聘总不能剥夺的吧?
      如此,一旦偷梁换柱,文聘还须得搭上三万套兵器战甲。
      当然,以文聘的身家,置办三万套兵器战甲,并不算难事儿。
      难就难在,一下置办三万套兵器战甲,怎么可能不走漏风声?
      不过,诸葛亮并不担心文聘为拒绝。
      当初,忽悠文聘上了贼船,借出了五千兵马;如今,文聘再想要下贼船,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
      果然,沉默半晌之后,文聘低沉道:“好吧,就依先生所言。”
      这却是文聘终于想通了。

第110章 偷梁换柱之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