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96章 翩翩公子李岩[1/2页]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 枫笙水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白施展神识天赋,将秦良玉的技能和相关信息窃取到手之后,便将他交给李元芳来对付,旋即踏着闪现疾风步,来到红娘子的跟前。35
      根据华夏历史的记载,红娘子原本是江湖艺人,明末民变中起义军的女将,李岩之妻。
      李岩在河南杞县散粮赈灾济贫,红娘子率众起义,攻破县衙,与李岩成婚。
      李岩后来离开义军,回到家乡,被官府缉拿。红娘子救出李岩,一起投靠李自成。
      在无名氏的梼杌近志和吴梅村的鹿樵纪闻中,都有李岩与红娘子的一些记载。
      而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彭孙贻的平寇志、计六奇的明季北略,皆未提及红娘子。
      有些学者认为,李岩是虚构人物,李岩与红娘子之事仍待考证。
      曾亲身参加大顺军的河南人郑廉,在豫变纪略中,否认杞县有李岩其人。康熙年间的杞县志中,附有一篇李公子辨,否认李岩是李精白之子,更否认有举人李岩的存在。
      综上,李岩应为一位后人杜撰的历史人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但是,近年来发现了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清康熙55年李元善修的李氏家谱,上面写明李岩确有其人,不是杞县人,是河内人今博爱,只是到杞县短暂居住过而已。
      他的叔父叫李春玉,字精白,并不是那位名人兵部尚书李精白,而李牟是他的堂弟。
      不管怎样,在某些书籍中记载的李岩,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
      李岩是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的重要将领,在明末的历史上,他是一个重要人物。
      相传,李岩原名李信,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天启丁卯年举人。
      其父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崇祯初年在魏忠贤逆案中,被定以“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的处罚。
      在明末官场中,这其实算不了什么。因此,李精白在家乡的名声并不坏,虽被削职为民,但李家仍是杞县的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
      李岩很用功,年纪轻轻就中了举,明季北略上说他“有文武才”,从他后来所从事的军事实践活动看,却非虚语。
      这样一个文才武略的少年公子,大概在当时也是很罕见的。
      他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济穷人又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他的性格倒像一个江湖侠士,很喜欢结交朋友,他在杞县名声很好,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
      他后来成了家,娶了汤氏。
      汤氏出身于杞县豪门之家,知书达礼,贤良淑德,是一位美丽的大家闺秀。
      李岩是一个被称为“有文武才”、“好施尚义”的知识分子。
      崇祯13年,李自成从巴西鱼腹山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夔州古城突围出来,轻骑由郧县、均县走河南,李岩参加起义军。
      明季北略卷二十三中,惟妙惟肖地记述了李自成与李岩初见面时“相得甚欢”的情景:李岩对李自成说,“恨谒见之晚”,李自成对李岩说,“承不远千里而至,益增孤陋兢惕之衷”。
      李岩又说“将军恩德在人,愿效前驱”,李自成说“足下龙虎鸿韬,英雄伟略,必能与孤共图义举,创业开基者也”。由此清楚可见,两人谈得很投机,真是相见恨晚。
      李自成以饥民造反起家,所过残破,实为流寇。李自成用李岩之策而收拾民心,得以建号大顺,挺进京师李自成进京后,军纪大坏,不用李岩建言以安抚前明官绅,招致根基难固。
      一片石大战,大顺军闻得“辫子兵来了”竟然立时大溃。
      在清兵与吴三桂夹击下,李自成退出京师,途中李自成听信了牛金星之谗,杀害了李岩,部众离心,失去河南根据地,李自成复为流寇,最后抢粮时竟被乡民程九伯所毙。
      如果李岩不死,结果是否会不同呢?
      崇祯年间,大明帝国已经日暮途穷,苛政胜虎,加上天下大旱,百姓无以为活,纷纷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在连续不断的天灾打击下,河南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即便如此,杞县县令宋某仍然在不停地催征钱粮,百姓苦不堪言。
     &

第296章 翩翩公子李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