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以往日里王延龄绝不会这么做,可自打庞昱被皇上赐予鱼鳞紫金刀后庞太师就有意无意的开始做着退居二线的准备。而王延龄见庞昱如同清官一般的做派,由于自己阵营中的包拯私交极好,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对手最近有些得意忘形了。
      至于庞昱接到包拯传来皇上要检查殿前司军务的事情他是一点都不担心,除了每日令他头痛不已的事务外,刺头早就被收拾的一干二净了。殿前司麾下仅指挥就有四百二十个,这还不算其余类似于金枪班的众多等地位同于指挥的建制。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武人相重,当时新兵数量几乎占据全军一半的宣武军能在短短时间被庞昱带成战力堪比由杨家训练的老牌禁军神勇军,其余各军的军官哪里能看轻已经升为他们顶头上司的庞昱。
      不谈别的,自己的顶头上司是朝中的高官弟子,至少军需方面再也不会被文官克扣,这就已经让这些武人能接受了。而庞昱又是一位具有清名的官员,参加过西夏战争,这比在那些只会指手画脚的大头巾手下工作好的太多了。
      早朝之后宋仁宗特意将包拯与王延龄留了下来,将暗线传来庞昱的消息拿给二人看。包拯看到庞昱手持水火囚龙棒与各军不服的指挥使进行了一场“亲切友好”的交谈,笑着说道:
      “这倒是庞侯爷一贯的风格。”
      “包卿倒是看得透彻,有朝一日庞昱将这天捅一个窟窿出来,朕都能接受。王丞相,不知你有何意见呢?”
      这份奏折看得王延龄冷汗直冒,奏折里面全面的记录了庞昱任职以来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说明他自己也有可能随时处于皇上的监视之中,那前些日子的得意忘形岂不是也被皇上看在眼里。当即跪倒请罪道:
      “老臣尚未查证就质疑皇上旨意,老臣该死。”
      “王丞相不必如此,起来说话。王丞相可知是何人告诉你朕要立庞贵妃为皇后的消息?”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一个千古难题,宋仁宗不忍卸磨杀驴想他王延龄也没犯过大错,于是就此机会敲打一下也就算了。
      “回皇上,老臣不敢说。”
      王延龄对此人三缄其口,宋仁宗见状也已经猜了个七七八八了。立庞贵妃为皇后的这件事他都没有跟本人说过,也就是在李太后面前旁敲侧击了一番。心说:“看来朕的这位生身之母并不甘于现状啊,包拯和庞家拉拢不到,就打算联系朝中其他势力了吗?”
      自铡美案之后,李太后的威信一落千丈,渐渐失去了在后宫的话语权。事后想要与包拯缓和关系却也是白费心思,因此更是将导致这一切的凶手庞昱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连带着对庞贵妃也没有什么好印象。
      宋仁宗的嫔妃不多如今算上日本的静香公主一共才有七位嫔妃,表面对她虽说恭敬但暗里却是并不在乎这位连话都出不了皇宫的太后。所以李太后暗中派人让各位嫔妃家中的眼线得知皇上将要立庞贵妃为后的消息,想要借此机会扳倒庞昱。
     

第84章 跳梁小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