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昱由于前些时间造成的声响太大,特意安静了好几天,每天陪陪家中妻子小日子那过的叫一个逍遥自在。宋仁宗不知是看见庞昱闲着自己忙着心里不太平衡,有一天下旨传他入宫商议大事。
庞昱一听有些摸不着头脑,根据最近商队带回来的消息无论是西夏还是辽国都很安静,近期应该没有战事。以整个宋朝的历史来判断很少有故意点燃战火进攻别国的事情。来到御书房前,躬身行礼,尊敬的说道:
“臣殿前司都指挥使庞昱参见皇上。”
“免礼平身!”宋仁宗随意的摆了摆手,无奈的说的:“你小子是不是心里在想朕找你究竟有什么事?最近你倒是风光,把八皇叔的舅舅韩国栋都给办了,这不御史最近参你的本子又聚了不少,特意让你来看看。”
“不敢。”庞昱笑着回答道
“行了,不开玩笑了。工部最近带来了个小玩意,特地让你庞大侯爷指点指点。”
庞昱从内侍手中拿起一个“大竹筒”和一个与子弹有些相似的弹丸,上下打量了一番与脑海中的知识不断做着对比,眼前的这个竹筒好像是古代的突火枪,而子弹好像叫做子窠。失声问道:
“皇上,这枪能打多远?”
“一百五十步左右。”
一百五十步换算一下就是一百九十米远,谁敢小看古人的智慧,就以现在的条件就能生产出远超此时其他国家百年的火器。设想一下,要是军队装备大规模的突火枪再与辽国契丹人城外野战之时绝对能够减少许多的伤亡。
其实也是庞昱孤陋寡闻了,宋朝自立国以来就从未放弃过对于火药的研发。据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能是有关用火药攻城的最早记载。
在此之前,火药虽然没有被运用于战争,但硫磺和硝石常常作为纵火剂在战争中发挥威力。远在三国时期,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陷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七百里,蜀军大败,迫使刘备退居白帝城,那时兵家们用硫磺和硝作为燃烧剂使用,是采用火攻时的有效物质。
诸葛亮带兵攻打陈仓城时,动用云梯近百乘,一乘可立十数人,周围用木板遮护,再加上短梯软索,兵士如蚁沿城墙攀登,谁想城上守军三千,各执火箭,分布四面,火箭齐发,云梯尽燃大火,无法攀附。诸葛亮又派冲车,守军用石块凿眼穿绳,甩打下来,冲车被打折,就这样昼夜相攻,20余日无计可破。这里所用的火箭,只是带有纵火剂的弓箭,主要起助燃作用。还有一次,诸葛亮派兵攻打乌戈国,将黑油柜安置在山谷中,油柜内预先安置火炮,名叫“地雷”,一炮中藏九枚,30步埋一个,中间用打通节的竹竿引出药线,一发动,出损石裂。但这却是《三国演义》中的描
第180章 火器现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