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零八章 先干他一票再迁都[1/2页]

这个三国很核理 于秋陨S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近来关东的这些白眼狼们,联合组织了一场团建,地点就在酸枣附近。一时声势颇大,导致董先生很不高兴,脾气也变得不大好。
      具体怎么不好,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最近董先生给宫里的宫女,公主,嫔妃们上生理课的时候。总有些妇人不识抬举,不能理解董先生的教学技巧与良苦用心。
      面对这些冥顽不灵的妇人,董先生向来是以仁爱感化她们,以道德教化她们,甚至忙活到夜里都不肯放弃这些迷途的羔羊们。
      圣人有言:诲人不倦。
      这句话在董先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对于董先生的谆谆教诲,大部分妇人都能够理解,且满含感动的热泪拜谢。只有极少数的泼妇,依旧冥顽不灵,甚至董先生连夜给她们补课也不起作用。
      对此,董先生也没办法,为了防止她们破坏浓厚的学习氛围,只能含泪将之正法。
      其二,造反的关东诸侯们,在董先生眼中犹如土鸡瓦狗一般,都是一群翻手可灭的货色。
      董先生不在乎,却不代表董先生不生气,特别是对于袁氏两兄弟。
      昔年俺老董曾被次阳公提拔为并州刺史,此恩大于天,俺自然不敢忘怀。所以后来次阳公要俺带兵入雒,俺也一律照办,帮助你们袁家坐稳了辅政大臣的位置。
      就算俺如此勤勉,如此知恩图报,但你们却还是瞧不上俺,甚至跑出去造反!
      若是你们背叛俺也就算了,可你们居然连德高望重的次阳公也背叛了。次阳公在京辅政,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们却跑出去造反,这不是背叛是什么!
      对于此事,俺也曾请示过次阳公的意见。
      可次阳公表示家门不幸,才出了这两个逆子,并自请夷三族,以平民愤。
      无奈之下,俺只能答应了他。
      所以,袁家好几百口男女老少,都被董先生正法了。
      而且就在显阳苑前,当着三公九卿,满朝百官的面,当场杀了个干干净净。
      至于罪名……是袁绍与袁术图谋造反,袁氏理当被夷三族。
      从这一点上来看,董卓倒也没冤枉袁隗。
      当董卓生出这个念头的时候,李儒这次非但没有反对,反而自告奋勇的要带人捉拿袁氏一家老小。
      他早就想对这帮世家动刀子了!
      不久前毒杀废帝刘辩时,李儒曾犹豫良久才动手,但这次,李儒却觉得有一丝痛快。
      你袁氏这棵大树,终究还是被我砍了吧!
      只是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董卓今日举起屠刀,族灭了袁氏,那就等于彻底放弃了和世家门阀的合作。
      须知上一个敢族灭世家大族的,还是宦官阉人。
      这个时代大家都还要点脸,讲究做事留一线。
      你可以杀人,可以杀很多人,但是不能全部杀光。
      出征之前,林朝曾杀曹豹及下邳曹氏一百多口人立威,虽然结了仇,但还没到不死不休的地步。况且林朝找的也是正当理由,曹氏也无话可说,最多有机会的时候再找回场子。
      如果林朝当场将夷曹氏三族,那最终会导致整个徐州世家人人自危,最终大家会联合起来,一起推翻刘备在徐州的统治。
      一句话,存续是第一要务,任何家族成员,都得为家族的存续做出贡献,必要时甚至可以牺牲自己。
      你要存续,别人也得存续。
      这就衍生出了一个共识,那就官场斗争,不到迫不得已时,谁也不会大行株连,灭人满门。
      谁知道自己将来有没有这一天呢?
      不过这个潜规则到三国后期就不适用了,各种夷三族的消息数不胜数,尤其以司马懿父子最为擅长此操作。
      自此之后,董卓再也没有与关东世家破镜重圆的机会了。
      不过也无所谓了,因为董卓已经打算迁都长安了。
      雒阳始终是这帮关东世家的地盘,自己身为外来人,终究不会被他们接纳。
      自关东诸侯起兵以来,董卓便彻夜难眠,生怕雒阳城中有人勾结那群反贼,趁自己不备时打开城门,迎关东联军入京。
      到了那时,自己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于是在抓捕袁隗之前,董卓就将李儒召过来商议对策。而李儒最终给

第三百零八章 先干他一票再迁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