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顶上去啊?莫不成的话,你上啊!”
“我上就我上!”卢象盛语气仍然平和,但是语调明显加重:“象盛虽然不才……”
卢参谋长话还没说完,李大鼎就做了个手势制止了他,并语气平淡地说:“老伙计,事到如此,我们就不要争了。国家出事的时候,不分年纪,不分军衔,不分荣誉,每一个人都有守土卫国的责任。”
“我虽已久不经战事,但是一线的军官并不陌生,很多将校都是我的学生、老部下。”
“我若战死,马革裹尸,正是我的夙愿。”
在李大鼎承担前线抗击魔军的任务后,会议随即进入第二项议程,关于如何调拨军队,如何建立前线战线的议程。会场只剩下杨国福总司令、卢象盛参谋长、李大鼎等位将军。
杨国福讪讪说:“行军打仗我是外行,部队的具体情况还是由卢参谋长介绍,关于前线部署由李老帅与大伙提建议吧。”
卢象盛在战术地图上写下了一系列数字,然后皱着眉头说:“诸位是咱们北方军的当家人,我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北方集团军号称有五十万人,实际上只有不足四十万。”
卢象盛有意无意地看了杨国福一眼,少出的那十万人是杨国福及其党羽吃了空饷。杨国福见状脸色微微一动,依旧面如死灰,没有说话。
卢象盛接着说:“一直以来,第一军、第二军是北方军的核心力量,如今十五万精锐已经打残。我们手里只有第三军、第四军、第五军各五万人,以及二线部队和辎重、后勤、补给部队合计约十万人,另外还有神机营三营3000余人,弹药倒是暂时充足。这是我们的底牌。李老帅,请你发言吧。”
李大鼎手指弹着桌子,脑子里飞快在转动着,西北的地形他心里们儿清,根本不用看地图。顷刻,他站起了身子,在地形图上画出了一个圈子,说:“玉门关已经沦陷,西北最重要的关卡已经丢了。我的看法是在酒泉、张掖、武威三个点加强防备。我率领第三军以及第四军一半军力驻扎酒泉第一线,稳住局势。张掖、武威两个据点请杨总司令安排大将驻扎。”
“没问题。”杨国福说:“张掖、武威由哪位将军主动请缨?”
第四军军长杨晃害怕被派往一线,于是忙站起来,说:“李大帅驻扎第一线,我率第四军剩余部分负责武威一线。”
第五军军长高兰跟杨晃一样的小算盘,他知道值此之际,已经没有任何托词,第四军、第五军责无旁贷要顶上去,但能离一线战场远一点就远一点,能离大本营近一点就近一点,这样作战任务会轻得多,万一出现大溃败,自己的责任也能轻一点。只可惜慢了一拍,被杨晃抢先发言。
他寻思了一下,李大鼎已经点明要走了第四军一半军力,只剩两万多人的第四军驻扎在后方合情合理。自己再与高兰争执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不如另外再作打算。于是他硬着头皮,假装豪气说:“那我们第五军就负责驻扎张掖城,给李老帅殿后,听从老帅的调拨。”
一句话之间,高兰就已经把自己的责任摘得干干净净,平时遇到好事争前恐后的他此刻只盼着跟在李大鼎身后避风。
“好,诸位将军能够如此同心同德,何愁魔军不破!”杨国福打着官腔说道,这话却是连自己都不信,环视左右后,他又恭恭敬敬地问:“李大帅,您看您还有什么意见?”
“事不宜迟,我们这就交接兵马,火速分驻各地。”李大鼎干脆利索地说。
第二十三章 老将出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