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人心遂稍稍安定。随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
      “在于谦看来,大明朝想要不被瓦剌军挟持,有以下两种选择!”
      “第一,立明英宗年幼的太子‘朱见深为皇帝,然后让?王朱祁钰摄政。”
      “但大臣们都知道,这种方式一般只适用于和平时期,在这样瞬息万变的战争局势下,采用这种方式,只能是弊多利少。”
      “第二,另立新君,在当时,最合适的人选,只有朱祁镇的弟弟,?王朱祁钰。”
      “而此时,只有皇太后孙氏可以主持,于谦心里也很清楚,目前也只有立?王为帝,才能使朝政稳固。”
      “所以,于谦便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说动孙太后,立朱祁钰为新君。”
      “孙太后不愧是一位伟大的女政治家,在这样危急的局势之下,她毅然地将自己儿子的皇位交到了朱祁钰的手中,如此一来,在瓦剌手中的皇帝朱祁镇就失去了利用的价值。”
      “朱祁钰继位后,便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次年改元景泰,史称‘明代宗。”
      “当时明朝的精锐部队,大都在土木堡之变中失陷,只剩下了不到10万人的老弱残兵,以这样的军力去抗击瓦剌的虎狼之师,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而为了稳定民心,于谦便调集了河南、山东和南京等地的军队进京,一起保卫京师。”
      “此外,当时朝廷有数百万石粮草储备在通州,由于无法快速的将其运到京城,又担心被瓦剌军夺走,于是便有人建议将其焚毁,但于谦不同意,因为此时的粮草关系到京师保卫战的成败,绝对不容放弃。”
      “随后,于谦立即组织动员官民,紧急运粮。据记载,当时官府向民间征用了五百余辆大车日夜不停的运输,还动员了全城百姓及官兵家属一起,自备运粮工具,运费全部由官府支付,凡是能运二十石粮草入京的百姓,都可以额外获得一两白银的奖励。”
      “这一政策,在民间得到了积极的响应。百姓们的积极性提高了,运送粮食的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随后,于谦又为全体官兵预支了半年的军饷,如此一来,官兵们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终于,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加紧备战后,北京城内已经是兵精粮足,军民一心了。”
      “瓦剌太师也先以为自己有朱祁镇这张王牌,拿下北京城也就是朝夕之间的事,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此时的朱祁镇,相对于大明朝的江山社稷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
      “更何况,此时的北京城内还有着二十多万的虎狼之师,在九门外已摆开迎敌之势,就等着瓦剌军来攻了。”
      “当时,于谦给各城门军队下了死命令:临阵将领若是不顾部队,先行退却,可以斩将领!军士不顾将领先退却的,后队可斩前队。”

第38章 于谦的高光时刻[2/2页]